仅仅十多分钟,成交量便突破了五千亿大关,这清晰地表明,市场其实并不匮乏资金。真正缺失的,是那份至关重要的信心,以及恰到好处的机会。在缺乏消息面指引的当下,短期内指数很难出现大幅下滑。
事实上,在牛市进程中,大多数人都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只是赚到了指数的涨幅,自身账户却并未收获可观收益。这究竟是为何呢?历经多年市场沉浮,老索已然洞察其中缘由,主要归结为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其一,对社会产业变迁视而不见。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习惯于用过去的思维定式,来审视当下的市场。然而,每一轮经济周期,都有其独特的赚钱领域。回溯往昔,2007年,房地产行业可谓风光无限,万科从启动点开始,股价一路飙升,翻了整整13倍。到了1664点前后,有色金属板块异军突起,铜、铁价格大幅上扬。加之4万亿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水泥的需求急剧攀升,行业发展迈向新高度。在1664点那一波行情中,与基建紧密相关的钢铁、有色、水泥等产业,股价翻三倍以上的公司多达数十家。再看5178点那波行情,互联网金融成为核心逻辑,但凡沾边的公司,几乎都赚得盆满钵满,涨幅达10倍以上的公司屡见不鲜。而到了2440点,科技自强成为市场主旋律,芯片股以及风光锂储等相关领域,十倍股再度集中涌现。
那么,此次行情背后,产业变迁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一方面,算力硬件的刚需呈现出近乎疯狂的态势。整个PCB、电子布、液冷以及AI服务器等相关产业全面启动。这背后的推动力量,正是全球范围内激烈的算力竞赛,对硬件的需求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各大企业纷纷扩充产能。
另一方面,创新药领域成绩斐然。仅上半年,我国批准的创新药数量就达到43个,几乎接近去年全年的数量。同时,美国医药公司在国内的订单也大幅增长。不妨来看几组数据:2010年,在全球高被引合成生物学论文中,美国占比45%,中国仅为13%;到了2023年,形势发生逆转,中国占比高达60%,美国降至7%;2024年,美国行业协会的调研结果显示,79%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对中国公司存在依赖。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创新药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产业变迁。此外,稀土、数字货币等,同样构成了本轮行情产业变迁的重要逻辑。置身于这些新兴产业之中,盈利的可能性极大;反之,若执着于传统行情,稍有不慎,便可能在市场的大幅波动中,吐出所有利润。
其二,下跌时不敢果断出手。实际上,在牛市行情里,真正能够获取丰厚利润的时机,往往出现在大阴线时的布局。用更为专业的表述,就是投资者要善于在市场情绪与价值出现偏离时果断行动。一些热门产业的核心品种,它们犹如市场的旗帜,其行情不会戛然而止。因此,当这些旗帜股出现回调时,投资者要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果断出手狙击。通俗来讲,就是要敢于承接那些因恐慌而抛售的筹码。尤其是当龙头股出现低位缩量十字星这种明显信号时,更应把握时机。
其三,仓位管理出现严重失误。不少投资者在操作中,常常出现赚钱的股票仓位较轻,而在高位却重仓投入的情况,这便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这种操作方式是万万不可取的。一旦看好某个投资机会,就应尽早坚定信心,切不可在低位时犹豫不决,等到高位才盲目跟风。老索自3040点以来,直至当下,从未发出过看空的言论,始终在强调相关要点。如今行情已步入中段,正是坚定持股的阶段。倘若此时再重仓补入,很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稍有市场震荡,前期积累的利润便会荡然无存。
当下,市场犹如一场精彩纷呈的围猎游戏正在火热上演,投资者需擦亮双眼,仔细观察。值得期待的是,调研即将结束,很快便能在今晚进一步探讨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