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䘵的妻子心疼女儿,为女儿争辩道:“你知道那咸菜厂吧,在厂里时要不停切菜、腌菜,腌好后还得推着车、挑着担去沿街叫卖。你看厂里工人,手都被辣椒水泡红了,晚上都疼得睡不好觉。你忍心让闺女受这份罪?”
焦裕䘵说:“老百姓家的孩子干的不都是这样活吗?人家的能干,咱家的就不能干?就凭她是我焦裕䘵的女儿?就这么决定了,办好手续就去咸菜厂上班。”
焦守凤见拗不过父亲,心不甘情不愿地去了咸菜厂。可是,小姑娘脸皮薄,第一天上班抹不开面子,畏畏缩缩的,推着咸菜车光走不吆喝。
知女莫若父,焦裕禄不放心,悄悄跟在女儿身后。一看女儿这副模样,快步走上来问:“卖菜哪有不吆喝的,你光推着车走,谁知道你是卖咸菜的呀?”
焦守凤一脸惊讶,转而委屈地说:“我就不想卖咸菜,是你非让我卖的,想吆喝你自己吆喝吧。”
焦裕䘵也不生气,笑着说:“你爷爷就是卖菜的,我从小就会吆喝,你看看。”
说完,就真的扯开嗓门吆喝起来:“卖咸菜啦!腌豆角、腌萝卜,好吃又下饭!”
焦守凤看父亲是干部,都不嫌卖咸菜丢人,自己还有啥可挑的呢,好好干吧,可不能给爸爸丢脸。
从此,焦守凤一直记着焦裕䘵的话:“焦家的孩子,只能带头吃苦,绝不能高人一等。”
1964年,42岁的焦裕䘵,积劳成疾,患癌病逝。临终前,他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死后,咱家的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能向组织上伸手……” 焦裕䘵的后代们,也像无数普通人一样,经历着下岗、待业、职称、房贷等问题,他们谁也没有托关系找组织,都是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感染了他的子女们,也感染了我们这一代人,他成了我们永远怀念的精神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