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米真不差钱吗? 账面上,小米确实融了一大笔钱,但造车是个“吞金兽”。每卖一辆SU7,小米亏4.5万,2024年净亏62亿,2025年产能还要冲35万辆,研发、建厂、扩产哪样不是烧钱?所以,雷军嘴上说“现金流充足”,身体却很诚实——提前收尾款,本质是拿消费者的钱垫付生产压力,相当于“期车”模式,风险转嫁给用户。 第二,为啥专挑“特殊用户”下手? 小米说这政策只针对三类人:延期排产的、分期拖沓的、嚷嚷“不想要车”的。说白了,就是怕你反悔!SU7排产周期快一年,万一车造好了你不要,小米还得找下家,尤其偏远地区,二次匹配成本高。但问题来了:判定标准模糊,普通用户可能被“误伤”,甚至被销售威胁“不交钱就吞定金”。 第三,行业惯例被打破,消费者成“冤种”? 特斯拉、比亚迪都是验车再付尾款,小米却搞“排产就催款”,律师直接怼这是“霸王条款”。更扎心的是,部分车主付完钱,交付时间竟推迟9个月,妥妥的资金占用。网友吐槽:“这是买车还是买期货?” 小米这波操作,像极了手头紧的房东提前收租——虽然能缓解现金流,但吃相难看。真要解决黄牛问题,学学理想汽车搞实名审核不香吗? 说到底,车企效率不能靠牺牲用户信任,否则“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迟早变成“为维权而战”。
小米和华为到底谁更会营销?终于有答案了小米车展送水,人气爆了小米送冰棍,人气
【17评论】【2点赞】
用户12xxx39
雨化田:别不不敢收的钱我收,别人不敢抢的钱我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