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年代,国足接连输给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尼,主管体育的贺龙元帅下令解散国家队,他把所有的足球运动员都派到 “硬骨头六连” 军训! 六十年代初,中国足球队国际赛场表现差劲。 1961 年对缅甸队失利,防守漏洞大,对手轻松得分。1962 年又输巴基斯坦队和印尼棉兰队,这些对手不算亚洲顶尖,可国足体能弱战术乱,内部纪律松,有些球员抽烟懒训。 贺龙元帅这招可不是赌气。那会儿国家刚从困难时期缓过来,体育赛场也是国门脸面,球员们吊儿郎当输球,老百姓看着堵心,他眼里更容不得这股松垮劲儿。“硬骨头六连” 是什么地方?是战场上拿命拼出来的英雄连队,吃饭睡觉都透着股纪律性,把球员往那儿送,就是要磨掉他们身上的懒气。 到了连队,球员们哪受过这罪?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出操,五公里越野跑下来,不少人腿肚子打颤,以前在球场跑几圈就喘,这会儿背着背包跑,汗珠子砸在地上连成串。队列训练站军姿,谁要是动一下,班长的眼神就扫过来,比赛场上教练瞪人还管用。以前偷偷抽烟的,现在兜里摸不到烟卷,夜里躺在大通铺,听着老兵讲战场故事,没人再抱怨训练苦。 军训没搞多久,变化就看出来了。球员们站在一起腰杆都直了,吃饭不剩饭,集合不拖拉。回到球场再训练,跑战术没人偷懒,抢球时敢往前冲,连以前总松垮的防守,都变得扎实起来。后来有人说,那回军训比十次教练训话都管用 —— 磨的是筋骨,练的是心气,把 “怕吃苦” 的念头掰过来了,球队才有了股拧成绳的劲儿。 别觉得体育就靠技术。那会儿的球员缺的不是脚法,是股不服输的硬气和守规矩的本分。贺龙元帅懂这个理,他要的不只是赢几场球,是让运动员知道:穿上国家队的衣服,就不能只想着自己舒坦,得有股为国家争脸面的责任感。这种把 “精气神” 先练硬的法子,放到现在看,也未必过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国足又输了,输得连底裤都快没了,球迷的心早就凉透了。那种想骂骂不出、想哭泪先流的
【69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