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地上干长期活的年轻人,看着是越来越少了,反倒不少人更愿意去劳务市场找活干。 有组数据挺让人感慨:过去十年,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少了1500万。 老一辈农民工干活,夏天顶着大太阳扛钢筋,冬天冻着拌水泥,一天下来浑身都累散了。但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活得体面点”,宁愿在劳务市场蹲着想找零活,也不想把自己固定在工地上。不是他们吃不了苦,是觉得力气得用在能让人喘口气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自由”太关键了。很多农民工家里有地,农忙时得回家抢着收、抢着种。工地上请假不容易,要是耽误了农时,一年的收成就可能差很多。 但劳务市场不一样,干两天活歇一天,家里有事随时能走,赚钱和顾家里都不耽误。而且每天都能结工资,不用怕被拖欠,对拖家带口的人来说,这种“自己能说了算”的日子,比多赚几十块钱实在多了。 还有个躲不开的情况:不少地方有“清退令”,卡着年龄,55岁以上、60岁以上的农民工,想进工地越来越难。他们干了一辈子建筑,就因为年龄,突然被挡在门外——不是不想干,是没资格干了。只能去劳务市场,找些搬家具、干杂活之类的零碎活,挣点零花钱。 不少年轻人的选择,其实是想“不受束缚”,到劳务市场干活比较自由一点。
现在工地上干长期活的年轻人,看着是越来越少了,反倒不少人更愿意去劳务市场找活干。
阿桧讲故事
2025-08-16 17:41: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