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可一战永绝后患。   中日之间

芸霄记史 2025-08-16 16:20:21

[月亮]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可一战永绝后患。   中日之间的摩擦历史很长,但能让国人记忆最深的,是晚清的甲午战争。   这一仗不仅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丢了台湾,支付了巨额赔款,也让日本确认了中国的软弱可欺,从此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其实,日本觊觎大陆早有先例。明朝时期,倭寇沿海肆虐,百余人就能从苏州一路杀到南京,造成巨大的破坏。   戚继光平定倭患后,日本并未收手,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便借朝鲜为跳板挥军西进。   虽然明朝联手朝鲜迫使日军撤离,但最终没有跨海登陆,将威胁直接根除。     更早一些,唐朝的白江口之战,唐军在朝鲜半岛击溃日本舰队,使其损失惨重。   但战后唐军撤回本土,日本又开始派遣遣唐使学习技术与制度,并未真正战败投降。   到元朝时期,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一次因船只条件不足折戟,一次遭遇台风全军覆没,日本反而把这视作“天助”,民族自信心更强。     到了二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给中国带来惨痛的人员与土地损失。抗战虽胜,但最终是依靠多方力量,美军原子弹和苏军入满是压垮日本的关键。   日本没有被中国单独彻底打服,这让历史留下遗憾。   战后,美国出于战略需要,保留了天皇制度,允许部分军国主义势力重新回到政坛,日本右翼思想一直在暗中积蓄。     近些年,日本在军事上不断突破和平宪法,扩充远程打击能力,甚至在台湾问题上表露干涉意愿,与历史上的征朝野心如出一辙。   戴旭曾强调,如果被迫无路可退,就必须用一次彻底的胜利震慑对方,让其不再卷土重来。     从历史中可以看出,日本在战略上往往具备一种反复试探的模式——打不过就退一步休养,等有机会再度扩张。   因此,与其寄望它自我收手,不如提前设定一条不会退让的底线,让它清楚触碰的后果。中国今天已不同于过去,无论海空力量还是整体国力,都能形成有效压制。   但战争绝不是首选,对外保持战略定力和开放的同时,对任何触及核心利益的行为都要迅速反制,不能再陷入一次次的被动防御循环。   只有这种“能战而慎战”的姿态,才是长久稳定的根基。     你觉得,中国该如何面对这个历史上从未被彻底击垮过的对手?欢迎分享你的想法。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