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终极形态是中国鸭子!《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称,中国烤鸭价格严重违背经济学原理,这源于他们未能理解中国在产业链上的独特优势。 他们不明白的,是中国鸭子从头到尾都被拆解得干干净净,每个部位单拎出来都能赚到钱,最后成了全产业链的典型样本。 十年前,养鸭子还不是什么好生意,养殖户一方面要承受饲料价格的压力,另一方面鸭肉也卖不上好价钱,大家都想退出这个行当。 后来一些企业换了思路,不只是把鸭子卖成肉,还把鸭毛、鸭脖子、鸭掌、鸭肠这些部位全都开发成了单独的产品,各自卖到不同市场。 现在,一只鸭子刚出栏,鸭绒先采集出来,直接给羽绒服企业做成服装配件,卖价比鸭肉还高,鸭掌和鸭脖加工成零食卖给年轻人,鸭肝还能出口日韩市场去当高档食材,鸭肠、鸭血直接被火锅店消化掉,很快被抢空。 鸭肉虽然成了副产品,但因为前面这些地方已经赚够了,鸭肉最后反而能低价卖给烤鸭店,也让消费者吃到物超所值的烤鸭。 搭配上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养鸭场已经用上了各种智能系统,摄像头和电脑监控环境,自动投喂让鸭子长得更快更健康。 加工厂的流水线24小时运转,每秒钟能处理几十只鸭,整套流程下来效率高得让同行震惊。 很多工厂每天都有集装箱装着鸭绒和鸭肉产品,发往欧洲、美洲甚至东南亚,真正做到了全球通吃。 中国一些大型企业还收购了海外加工厂,把自家的养殖技术和标准输出到国外,欧洲标准都要参考中国。 这根本不是单纯凭价格便宜抢市场,而是产业链效率和精细化利用做到了极致,消费者其实是这条链子最后一个受益人,原本只有过节才能吃到的烤鸭,现在成了家常便饭。 东西好吃,价格实惠,年轻人下班买一只回家,方便简单,而火锅店、零食店也全都用到了鸭子的各个部位。 其实,烤鸭的低价背后就是中国制造能力的一个缩影,让人看到普通食品也能靠科技和产业协作变得人人都买得起,这样极致的利用,其他行业是不是也能学一学?说不定以后还能看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大家觉得中国还有哪些产业可以像烤鸭一样,把全流程做到这么出色?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聊聊自己的想法。
老公的神预言竟然成真了!十多年前,小区门口新开了两家理发店,都是年轻女子
【61评论】【6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