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宣布,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这一决定引发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烈反应,接连发出威胁,似乎迫切希望莫迪取消此次访华行程。无论莫迪是否成行,9月3日的中国外交活动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如果莫迪缺席红场活动,可以解释为“忙碌”;若缺席北京的活动,则可能被解读为“害怕”。 近年来,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时有波动,边境摩擦不断,但在经济领域,两国却紧密相连。中国是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尽管存在巨大贸易逆差。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将在天津举行,莫迪决定出席,这是他七年来首次访问中国。 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政府消息源确认了莫迪的行程安排,重点将集中在区域安全与贸易问题。此次峰会由中国主办,成员国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等,莫迪的到来将有助于讨论反恐与互联互通等议题。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欢迎,称这是一个推动友谊与多边合作的机会。 然而,特朗普并不高兴。自第二任期上任以来,他便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表现出强烈关注。印度进口大量俄罗斯石油,原因是价格便宜,且可以避开西方制裁。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帖警告,如果金砖国家成员国不减少对俄贸易,将加征10%的关税,甚至威胁可能达到50%。印度的钢铁与纺织品出口已经受到影响,现在形势更加严峻。 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特别点名印度,称其行为削弱了美国的对华战略。印度的企业因此叫苦不迭,出口订单减少,科技投资也可能撤回。尽管莫迪团队评估认为不应让外部压力主导政策,但现实是,印度面临87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且边境局势愈发紧张。表面上,印度“忙”,但实际上,它在外交舞台上依然需要精心布局。 关键的焦点是9月3日的北京活动。中国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地点在天安门广场。2015年,莫迪曾因“忙碌”缺席类似的活动,而此次也可能因国内情况或其他原因缺席。如果莫迪仅仅参加峰会而没有延长行程,就可能被视为对特朗普的“屈服”。 印度舆论对此有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莫迪应该出席,借此与中俄同框,以缓解边境紧张局势;但如果去的话,白宫必定会记账;如果不去,国内又会批评他软弱。莫迪面临两难: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他与中国的合作空间巨大,尤其是在反恐与互联互通方面;但与中国的经济依赖,使得他不得不在对华政策上找到平衡。 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就这样在经济与地缘冲突之间摇摆,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反而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接近。恢复直航可能是一个信号,预示着贸易有望回暖,但边境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军队对峙局面仍然存在。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印度与中国的合作空间很大,反恐与互联互通是焦点。莫迪的访华之行让印度国内的舆论分歧更加明显,有人认为这是示弱,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务实的外交策略。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虽然带来了挑战,但却未能使印度完全站在美国一边。如今,印度似乎更倾向于多极化的外交策略,独立自主成了关键。
莫迪宣布,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这一决定引发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烈反
晨曦聊国际
2025-08-16 14:24:04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