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突然做出公开表态:俄方将在当天的普京与特朗普会谈中明确立场,并透露特朗普的特使威特科夫此前五度密访莫斯科,已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尽管如此,特朗普自己也承认,峰会有25%的可能性会失败。 当拉夫罗夫刚踏上安克雷奇的军事基地时,他便被俄媒围堵。面对镜头,他直言:“我们的立场如北极冰层般透明而坚硬,没有一丝模糊。”这句话显然指向普京即将公开的底线——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并且将乌东四州纳入俄罗斯版图。这一表态也透露出拉夫罗夫的底气:特朗普派遣特使威特科夫进行了多次访问,密集谈判的停战条件已经被美方摸透。 然而,特朗普却偏要展现不同的态度。在福克斯电视台的采访中,特朗普一边翘起二郎腿,一边表示与普京的会面就像下棋一样复杂,并自曝会谈成功的几率仅为75%。他还放话称,如果五分钟内谈不拢,他将立刻离开。普京显然洞察到特朗普的软肋——渴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克里姆林宫的闭门会议中,普京大度地表示:“美国这次显得真诚”,随后他又提出了一个关键点:愿意与美国进行核武器控制协议的谈判,为双方提供一个台阶下。 然而,在阿拉斯加会谈的前夕,乌克兰战场却传来了激烈的战斗。8月14日凌晨,乌军的无人机群成功袭击了位于俄罗斯南部的伏尔加格勒炼油厂,这个年产1500万吨燃油的炼油厂是俄军坦克的重要供应基地。泽连斯基一方面高喊“无条件停火”,另一方面却在战场上加大力度。半年前,他还坚决表示“与普京会面等同投降”,但如今局势急转直下——顿巴斯地区在过去三个月内失去800平方公里领土,西方提供的坦克损失过半。泽连斯基甚至偷偷向欧盟询问,如果承认中立国身份,是否能保证乌克兰的安全。 在美俄嘴上谈和平的同时,北极地区却变得如同火药桶一般。北约30国联军的2万兵力在俄罗斯边境集结,B-52轰炸机飞临俄北方舰队上空,而普京则在会谈当天试射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成功击中2000公里外的靶船。更令人担忧的是,挪威情报机构警告称,俄罗斯新地岛的核导弹基地发生了异常,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已经部署,这种导弹射程几乎无限,还能搭载10万吨的核弹头,专门突破反导系统。 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阿拉斯加的谈判桌上。最有可能的结局是:暂时停火,乌东四州成为俄罗斯的“盘中餐”,但双方并不签署正式的领土割让协议,从而给泽连斯基留下一些体面。另一种可能的“黑马”结局是特朗普强力推动乌克兰换总统,以土地交换俄美贸易解冻,欧洲盟友被边缘化。而最极端的结局则是会谈破裂——特朗普可能宣布二级制裁,并加大压力,使得中国和印度也面临困境;与此同时,俄军可能会调集全部预备队,向哈尔科夫发动强攻,造成更为惨烈的战斗。 今晚凌晨3点半,普京与特朗普将在密室内独自商谈。与此同时,外面5对5的谈判桌已经准备好:俄罗斯国防部长、财长悉数到场,而美方则准备了详细的稀土矿产清单。拉夫罗夫的表态“我不预测结果”背后隐藏着强烈的暗示:威特科夫已经与俄罗斯就框架达成一致,现在关键在于特朗普是否敢于撕破局面。
特朗普连饭都没给普京留,美俄峰会几小时就匆忙结束,俄罗斯总统专机当场打道回府。
【32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