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中,女护士刘守玫正要抢救受伤的连长。突然,一个

史迹萌报屋 2025-08-16 00:51:45

[微风]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中,女护士刘守玫正要抢救受伤的连长。突然,一个军官挥刀将连长砍死,愤怒的女护士拿起石头砸向日军军官,军官当场死亡,可就在这时不远处一名日军早就瞄准了女护士…… 2004年的春天,一个没有名字的寻亲故事开始在媒体上传播,故事的核心只有三样东西:一张姑娘的黑白旧照,两枚磨得光滑的银元,还有一封被水汽蛀得字迹模糊的信。 讲述者是江苏陈塘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他说,这是一个牺牲在台儿庄的女英雄留下的,他的奶奶嘱托他务必找到英雄的家人,这个承诺,他们家守了整整66年。 1938年春天,台儿庄炮火连天,日军第十师团沿津浦线南下,禹王山成了一个必须拿下的关键阻击点,中国军队在这里布下防线,一场血战即将拉开序幕,而18岁的刘守玟,就是第五十师卫生队里的一名卫生员。 战场上,救人是她的天职,她一次次在枪林弹雨里穿梭包扎伤员,那天,她眼睁睁看着不远处一名连长中弹倒地,想都没想就弓着身子冲了过去,可就在这时,一个日本军官冒了出来,举起刺刀对着重伤的连长又补了几下。 这一幕彻底点燃了刘守玟的血性,这个手无寸铁的姑娘凭着一股狠劲,从地上抄起一块石头,用尽全力砸向了那个日本军官的后脑,军官应声倒地,但刘守玟也暴露了自己,子弹瞬间射穿了她的身体。 战斗间隙,当地村民在清理战场时,发现这个年轻的姑娘还有一口气,赶紧把她背回了村里的伤兵所,不过,那里的条件实在太差,缺医少药,根本救不活她,弥留之际,刘守玟颤抖着从贴身衣兜里掏出了那封信、照片和两枚银元,交给了身旁照顾她的陈家大姐。 她用最后的气力请求道,务必把这些东西寄回她的湖南老家,她告诉大姐,自己叫刘守玟,十八岁,湖南人,说完这些,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个嘱托虽然简单,但却开启了一段长达66年的守候。 陈家大姐把这位素不相识的姑娘安葬在村东的乱坟岗,坟头插了根柳条做记号,想着将来好让她魂归故里,谁知,战争的残酷很快就席卷了小村,陈家大姐一家也踏上了逃难之路。 她把刘守玟的遗物小心地藏在箱底,生怕弄丢了这份沉重的托付,可等战乱平息,当她回到家乡打开箱子时,心凉了半截——那封信因为受潮,早已腐烂不堪,父母的名字和家乡地址都成了一团墨迹。 承诺一下子成了心病,没有地址这信往哪儿寄?之后的几十年,这件事像一块石头压在陈家大姐心头,她每年都去那座孤坟祭扫,哪怕坟堆后来被平了,她还趁着夜色带孙子去悄悄修补,重新插上柳条。 临终前,她把遗物和这段往事郑重地交给了孙子,叮嘱他一定要完成这个迟到了太久的承诺,孙子接过了这份使命一边继续为这位“姑奶奶”扫墓,一边开始借助媒体和网络,希望能为这个尘封的故事找到一个出口。 这点微光最终汇成了一把火炬,寻亲启事登报后,长沙稻田中学(原周南女中)校友会秘书长谭映天注意到了这条消息,报纸上那张秀气的脸庞,让她觉得似曾相识,她立刻向海内外三百多位老校友发信求证。 很快,回音来了,两位年事已高的校友,都从记忆深处认出了照片里的女孩正是她们的同学刘守玟,其中一位病重的黄蕴老人,还挣扎着亲笔写下了这个名字,为了进一步核实,谭映天等人又赶到湖南省档案馆,在一堆旧档案里,真的翻出了周南女中当年的学生成绩册,“刘守玟”三个字赫然在列。 身份确认后事情就快了,记者和校友会成员赶到刘守玟的故乡——湖南汉寿县军刘村,当照片和资料摆在刘氏族人面前时,大家激动不已,这个离家66年、杳无音信的亲人,终于找到了。 英雄的遗骨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2004年,她的遗骨从江苏陈塘村迁回湖南,在家人的坚持下,2005年刘守玟最终回到了故乡军刘村安葬,全村族人跪拜迎接。 她的生平也随之清晰起来:1920年出生,就读于名校长沙周南女中,和杨开慧是校友,1937年,一腔热血的她投笔从戎,加入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淞沪战场,部队整编后开赴台儿庄,直至牺牲。 一个家族两代人的信义,一群老校友的接力,最终让一个埋没在历史尘埃里的英雄回了家,这个故事之所以动人,恰恰在于它的偶然与幸运,刘守玟留下了信物,遇到了一户善良的人家,又在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被重新提起。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2

用户10xxx62

1
2025-08-16 05:40

真英雄!我爱你!′

猜你喜欢

史迹萌报屋

史迹萌报屋

屋内萌报,历史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