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来噩耗!中文世界一片哀默!8月3日下午2点40分,在美国匹兹堡的家中,他安

掘密探索 2025-08-15 16:47:11

美国传来噩耗!中文世界一片哀默!8月3日下午2点40分,在美国匹兹堡的家中,他安静地走了,这一天之后,所有中文媒体的头条都只剩一个人名——许倬云。   1930年,许倬云出生在福建鼓浪屿,结果一落地就摊上大事,天生肌肉萎缩,四肢扭曲,双脚没脚踝,连站都站不稳。   小时候,别的孩子满街跑,他只能坐在门槛上,看蚂蚁搬家、看兄弟姐妹疯玩,但他没哭没闹,反而把这份“看热闹”的本事,练成了观察人间的超能力。   抗战那会儿,他跟着家人到处逃难,见过日本兵烧杀抢掠,也见过陌生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偷偷塞给他一块饼。   这些经历,让他从小就憋着一股劲:“中国不能亡!”后来他写书总说“历史里有人的温度”,大概就是从这时候种下的根。   身体残疾没挡住他念书,在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看他聪明,直接把他从外语系“捞”到历史系;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导师顾立雅不管他选什么课,埃及史、社会学、韦伯理论……   许倬云像块海绵,见啥吸啥,他后来回忆“我虽然残,但老天爷给了我好多机会,”这话听着轻描淡写,可背后是五次足部矫正手术的剧痛,是趴在桌上写论文写到胳膊发麻的坚持。 2024年,94岁的许倬云接受采访,被问“这辈子最后悔啥”,他愣了8秒,突然冒出一句古诗:“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话,是他一辈子的心病,作为经历过抗战、台海分裂的老学者,他最恨别人说“台湾文化不是中国的”。   晚年他身体差到只能躺床上,却早早买好墓地、刻好墓碑,就盼着“叶落归根,埋在父母身边”,可惜瘫痪在床,这个愿望到底没实现,他学生说,老师走前还在念叨:“要是能回去看看就好了……”   许倬云的学问,国际上都认,写《西周史》《汉代农业》,考据严谨得像侦探破案,但他更爱跟普通人唠嗑。   在《万古江河》里,他不写帝王将相,专写老百姓怎么吃饭、怎么穿衣、怎么过日子,在《十三邀》里,他和许知远对谈,金句频出“别被眼前的破事儿困住”“往里走,安顿自己”,这些话,成了多少年轻人的“精神解药”。   许倬云这一走,中文圈像少了个“定海神针”,他厉害在哪?不是会背多少书,而是能把历史和现实串起来,用学术的脑子,说人话、讲人情。 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轴”,身体残疾算啥?战乱逃难算啥?病痛缠身算啥?他偏要活得明明白白,偏要把学问做到顶尖,偏要为两岸统一喊破嗓子,这种“不认命”的劲儿,才是真正的“硬核”。   现在老爷子走了,但他的书还在,他的课还在,他说的“安顿自己”还在,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许倬云的精神,就像一盏小夜灯——不亮但够暖,不吵但够稳。

0 阅读:228

评论列表

斥候

斥候

3
2025-08-15 18:55

但悲不见九州同。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