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外长从美国回来就改口,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白宫破防了 8月3号,韩国外长赵显在访美时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的采访,对我方事务大放厥词,公然对我方进行抹黑。如果是在尹锡悦时期,这样的言论不奇怪,但李在明不是要搞实用主义吗,为何一到美国就露怯了? 表面看,赵显在美的强硬言论像是韩国对美战略靠拢的信号,但细究其背景,实则是李在明政府被迫向华盛顿缴纳的“外交保护费”。 访美期间,美韩刚签署了涉及3500亿美元投资和1000亿美元能源采购的协议,代价是韩国需在半导体出口、关税等领域对美让步。 赵显此时抛出涉华争议言论,本质上是以口头示好来对冲经济让步的代价——既满足美国对盟友站队的期待,又试图避免实质性损害中韩经贸关系。这种“口头强硬、行动保守”的策略,恰是韩国在美中夹缝中生存的无奈写照。 耐人寻味的是,赵显言论尚未引发中方正式回应,韩国国内已先“自乱阵脚”。总统办公室与外交部旋即作出澄清,着重指出“赵显意在推动韩中合作”,其表态“与政府立场无涉”,甚至径直复制总统声明以向中方答疑。 这套行云流水的危机公关,暴露了韩国对华经济依赖的深层焦虑:中国占据韩国对外贸易三成以上份额,半导体对华出口占其全球收入的18%,汽车、化妆品、农产品更深度绑定中国市场。 若因外长言论触发中方反制,韩国面临的将是千亿级贸易损失和产业链震荡。 中方的回应则尽显战略定力。中国驻韩使馆未直接批评赵显言论,而是强调“中韩关系开局良好,多数国家愿与中国合作”,同时特意提及“韩国新政府互动积极”。 这种绵里藏针的表态,既为韩国留足转圜余地,又含蓄点明“李在明政府初期对华示好的表现我们记得”,暗示其莫被单边言论带偏方向。 相较于尹锡悦时期中韩的硬碰硬,如今中方更擅长以柔克刚——通过肯定对方“务实派”来分化其国内亲美势力,让韩国在权衡利害后主动纠偏。 白宫的“破防”恰恰印证了美国对盟友控制力的松动。赵显回国后迅速改口称要“求同存异”,甚至以全球记者会形式向东大“喊话”,等于亲手撕碎了美国策划的“反华剧本”。 华盛顿原以为通过经济捆绑和价值观煽动就能让韩国死心塌地,却低估了经济规律的力量:当韩国企业60%的梨果出口、70%的免税店营收、半导体三成市场都系于中国时,所谓“安全同盟”在民生账单面前必然退居二线。 李在明政府的实用主义虽方向正确,但执行过程仍显生涩。赵显此番言论反复,表面是外长个人失言,实则暴露了韩国战略自主性的结构性困境——安全上无法摆脱美国,经济上难以割舍中国。 这种撕裂在尹锡悦时期曾导致中韩贸易暴跌、乐天关店潮,而李在明显然试图避免重蹈覆辙。即将到来的APEC峰会和美日访问,将成为检验其平衡术的关键考场:若继续在“对美表态”和“对华行动”间左右横跳,不仅会引发中美双重不信任,更可能遭国内民意反噬。 韩国的挣扎恰是全球化退潮期的典型缩影。当大国博弈迫使中小国家选边站时,真正务实的选择未必是左右逢源,而是像新加坡般理清核心利益——安全与经济必须二元化处理。 素材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官方账号 2025-08-05 09:21
韩国外长从美国回来就改口,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白宫破防了 8月3号,韩国
沈言论世界
2025-08-15 16:18:5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