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嵩(1914年—2000年12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工程兵部队建

史迹奇闻号 2025-08-14 22:16:46

李登嵩(1914年—2000年12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工程兵部队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祈祷][祈祷][祈祷] 1914年生于福建长汀县贫农家庭,幼年丧父,靠替人放牛维生。 1929年年仅15岁参加赤卫队,次年加入红四军,因作战勇猛获称“小李敢子”。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一军团排长,参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时期强渡湘江时率全排掩护主力,仅8人生还。 过草地时身背发电机零件行军(后成工程兵“铁脚板”精神象征)。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工兵连长,参与平型关战役,修复炸毁桥梁保障部队通行。 1942年首创“移动地雷战”,在山东沂蒙山区以改装石雷歼敌300余人。 孟良崮战役(1947) 72小时架设6座浮桥,保障华野部队跨汶河合围。 淮海战役(1948) 指挥抢修陇海铁路200公里,保障弹药运输线。 金城战役(1953) 在朝鲜领导坑道工事建设,抵御美军千次轰炸。 1955年授少将军衔,任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 主持研发GJT-1型机械化舟桥(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推动“三防工事”标准化,提升核战争条件下生存能力。 1982年以大军区副职待遇离休。 1990年代撰写《工程兵战例研究》《渡河保障五十年》等军事著作。 2000年12月1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提出“三快原则”(勘测快、架设快、伪装快),淮海战役中创下4小时架通12米深壕浮桥记录。 在朝鲜设计“马蹄形坑道”,使上甘岭阵地抗打击能力提升5倍。 1947年鲁南战役中,组织10万民工改造地形,构筑反坦克壕网络阻滞国军装甲部队。 主持编写《民兵工程兵训练手册》,获叶剑英批示推广全军。 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1953)。 中央军委表彰“我军工程兵现代化开拓者”(1985)。 福建长汀县“开国将军纪念馆”设其专题展区。 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立有其半身铜像。 其设计的“舟桥快速展开法”至今仍是工兵部队训练大纲核心课目。 离休后捐款建立长汀县登嵩小学,践行“将军反哺故土”誓言。 0李登嵩从放牛娃到工程兵将领的传奇人生,浓缩了人民军队工程保障力量的发展史。他将军民智慧转化为战场创造力(如用石磨改造地雷引信),以“一锹一镐筑长城”的坚韧精神,实现了从“人力架桥”到“机械化作业”的跨越,为解放军工程兵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石。其“战场在哪里,道路就通向哪里”的誓言,至今铭刻于工兵部队军史馆。 迟浩田题词:“登嵩将军架起的不仅是跨越江河的浮桥,更是人民军队通向现代化的桥梁。” #万能生活指南#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