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我也不生小孩,因为我的身上流着恶魔的血液。这样的血脉,必须要在我这一代终结。 第一次读到这话时,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不是感动,是沉甸甸的复杂 —— 一个人要对父辈的罪行怀有多大的愧疚,才会用 “不配吃中国菜”“血脉该终结” 这样近乎自虐的方式惩罚自己?村上春树没说过父亲具体做了什么,只在访谈里提过,父亲晚年总对着旧军装发呆,临终前反复呢喃 “那些村子,烧得太红了”。这模糊的描述里,藏着多少被战争扭曲的人性,多少被炮火碾碎的家庭? “烧得太红了”,这五个字比任何细节都让人窒息。红的是火焰,是血,是无数人再也回不去的家。父亲对着旧军装发呆时,脑子里闪过的或许是某个被点燃的草屋,某个奔跑的身影,这些画面成了他一辈子的枷锁,也成了村上春树心里过不去的坎。 有人说他太较真,父辈的罪不该由他来扛。可比起那些把侵略说成 “进入”、把战犯当英雄的人,这份 “较真” 显得格外珍贵。他不是在替父亲赎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历史 —— 承认那些 “红” 是真的,承认父辈手上沾过血,这比任何华丽的道歉都实在。 “不配吃中国菜”,听着像句狠话,其实是把自己钉在了良知的审判席上。中国菜里藏着的是烟火气,是过日子的暖,可在他眼里,这些暖都被父辈的暴行弄脏了。这种自我放逐式的愧疚,哪是自虐?是想用自己的痛,提醒世人战争有多可怕。 不生小孩,更是把愧疚刻进了生命里。他怕这血脉里的 “恶” 会遗传,怕后代某天知道祖辈的事抬不起头。这种想法或许极端,却比那些轻飘飘说 “都过去了” 的人,更懂得战争留下的伤口有多深。 现在的日本,有人忙着改教科书,有人对着靖国神社鞠躬,村上春树的声音像根刺,扎在那些想忘记历史的人身上。其实我们要的从不是谁来赎罪,是有人敢说 “那些村子真的烧红过”。承认了,才能谈原谅;装瞎,只会让伤口烂得更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所以用这句话嘲讽中国网民的都是汉奸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