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社会特征
罗罗看过去
2024-06-24 10:00:02
(一)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最高峰,决策权完全归于君主个人,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明朝时,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废除,皇帝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为了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清朝时,康熙帝时设南书房,内阁及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加强了皇权。至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督之下,极大加强了皇权。
(二)经济方面:一方面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高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多种经营方式推广则是较突出的成就,如明代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另一方面是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明朝后期,在若干手工业部分中出现了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工场式生产的经营手段,这也就是学界习称的“资本主义萌芽”,如苏州丝织业。至清朝,这种类似的情况继续有所发展,江南大机户拥有织机多者已达五六百张,矿冶业雇佣劳动的规模也明显高于明代。
(三)文化:(1)文化专制登峰造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厉行文化专制,对士人思想、言论的钳制大为强化,制造了一大批的文字狱。至清朝时,君主专制集权高度强化,统治者更是对思想文化界的控制非常严密,多次大兴文字狱屠戮士人,如康熙时期的“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文字狱外,文化专制还表现在禁毁书籍,以乾隆时期为盛。乾隆后期借修丛书《四库全书》之机,要求各地广泛搜求、进献书籍,然后进行全面检查,销毁悖逆著作。(2)具有新时代特征,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一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代表。他们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封建专制,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四)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与发展,统治者十分重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都同破坏民族分裂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尤其是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抵抗沙皇俄国的侵略、平定准噶尔叛乱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