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蒋介石病死,在香港的关麟征非常悲痛,带着妻子去吊唁。一下飞机,黄

单纯橘子 2025-10-22 20:31:19

1975年4月,蒋介石病死,在香港的关麟征非常悲痛,带着妻子去吊唁。一下飞机,黄杰带着数百黄埔校友迎接,关麟征和黄杰相互拥抱,当场大哭起来。 这两个加起来都快一百四十岁的老头,在机场哭得跟孩子一样,周围的黄埔校友们看着也跟着抹眼泪。他们哭的不仅仅是老校长走了,更是哭他们那一代人回不去的青春,还有那段打得山河破碎的岁月。对关麟征来说,这一趟台湾之行,心情更是复杂得很。 自从1949年离开大陆,他就在香港一待就是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里,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隐形人”,不问政治,不跟任何派系来往,每天就在家里写写字,读读兵书,过得那叫一个清静。蒋介石那边不是没派人来请过他,各种高官厚禄都许诺了,什么“总统府资政”之类的头衔,他全都客客气气地拒绝了。他说自己是军人,打仗的本事还行,搞政治那套,他玩不来,也不想玩。 他为什么这么坚决?这事儿还得从1945年抗战胜利后说起。那时候他已经是陆军总司令了,多大的官啊。可跟着他就要处理云南学生闹事的事情,当时上头的意思是让他强硬点,可关麟征不愿意对自己人下手,尤其是那些爱国学生。这事儿让他里外不是人,最后闹得他心力交瘁,干脆撂挑子不干了。他看透了,打鬼子他在行,可跟自己人勾心斗角,他实在是受不了。所以后来国民党败退,他谁也没跟,直接带着家人去了香港。 在香港的日子,他守着一个原则:不谈政治,不见官员。哪怕是以前的老部下,只要还在台湾那边当官,来香港想见他,他都一概不见。有一次,他儿子在台湾结了婚,他都没去参加婚礼,就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猜测。他这种做法,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他太不近人情了。可他自己心里清楚,他这一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军人的名节,他不想晚年再被卷进那些是是非非里去。 蒋介石的死,对他来说意义不一样。不管后来有多少分歧和不满,蒋介石始终是他的老校长,也是最早赏识他的伯乐。没有蒋介石,他关麟征可能一辈子就是陕西农村的一个农民。当年东征的时候,他腿部重伤,医生要给他截肢,是蒋介石亲自过问,才保住了他的腿。长城抗战,他浑身是血,也是蒋介石通电全军表扬他。这份知遇之恩,他记了一辈子。 所以在灵堂上,关麟征看着蒋介石的遗像,整个人都绷不住了,再次老泪纵横。他这一辈子,铁骨铮铮,被人叫做“关铁拳”,流血不流泪,可这一次,他是真的伤心了。吊唁结束后,蒋经国亲自出面挽留他,希望他能留在台湾,他还是拒绝了。他说:“我这次来,纯粹是为了给校长送行,了却一份私人情谊,其他的一概不谈。”没过多久,他就返回了香港,继续过他那与世隔绝的日子,直到1980年自己也病逝。 有人说,关麟征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大智慧。他守住了自己作为一名纯粹军人的底线,没在后来的政治漩涡里沾上一身泥。他用自己的后半生,保全了前半生在战场上用命换来的名声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单纯橘子

单纯橘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