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之所以很多小国,宁愿得罪中国,也不愿意得罪美国,是因为一旦得罪美国,美国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国家,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对方也会想方设法的制裁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生效的制裁措施已经累积到9400多项,这个数字比20年前翻了将近10倍,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已经把制裁变成了一种日常外交工具,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随手就来,对于那些经济结构脆弱的小国来说,美国的一个制裁决定,可能就是一场国家级的灾难。 古巴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从1962年开始,美国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这一封就是六十多年,累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700亿美元,光是2024年一年就损失了75亿多美元。 这种长期的经济围困,对一个本身就不富裕的岛国来说,几乎是窒息性的打击,更绝的是,美国还会根据政治需要随时加码,把古巴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恢复最严厉的法案条款,完全不给喘息的机会。 伊朗的情况同样说明问题,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立刻重启制裁,扬言要把伊朗石油出口压到零,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但伊朗的石油收入确实受到严重冲击。 最让人感到寒心的是,在伊朗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的制裁不但没有松动,反而继续加码,研究机构估算,这可能间接导致了上万人死亡,这种不分场合、不论时机的强硬态度,让其他国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委内瑞拉的案例更能体现美国制裁的全面性,不仅禁运委内瑞拉石油,还逼迫美国企业撤出,甚至吊销其他国家石油公司在委内瑞拉的经营许可。 最狠的一招是威胁要对购买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加征二级关税,这就等于逼着全世界选边站,结果是委内瑞拉的原油出口量断崖式下跌,港口里装满货的油轮不敢开走,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被死死卡住。 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措施已经累积到1000多项,基本上能制裁的都制裁了。 小国们面对这样的美国,能不怕吗?尼加拉瓜仅仅因为和俄罗斯走得近,美国就禁止本国企业在那里做黄金生意,要知道黄金可是尼加拉瓜的重要出口商品。 阿富汗更惨,塔利班掌权后,美国直接冻结了阿富汗央行95亿美元的资产,甚至还要拿其中一半去赔偿9·11受害者,这种操作让阿富汗的民生雪上加霜,有预测说制裁导致的平民死亡人数可能超过20年战争期间。 相比之下,中国在处理国际争端时的做法就温和得多,即使面对立陶宛允许台湾设代表处这样的敏感问题,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只是针对性的贸易调整,并没有搞全面封锁,更不会冻结对方的国家资产。 这种差异让小国们在做决策时有了明确的参照系:得罪中国,最多损失一些经济利益,可以慢慢修复;得罪美国,可能面临全方位的打击,甚至政权不保。 更让小国难以承受的是美国制裁的连带效应,美国搞的所谓二级制裁,不光针对被制裁国家本身,连跟这个国家做生意的第三方都要受罚。 这就像瘟疫一样会传染,小国根本没有实力抵抗这种多层次的经济封锁,所以在联合国投票、国际会议表态这些看似小事上,很多国家都会格外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触碰了美国的红线。 这种局面对中国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提醒,国际政治从来都是实力说话,美国之所以敢这么做,根本原因还是它有这个底气和手段。 中国要想真正赢得小国的信任和支持,不能只靠温和的外交姿态,更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只有当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都足够强大时,才能为其他国家提供真正的选择空间,让他们不必在恐惧中做决定。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存,讲究的就是趋利避害,跟谁走、站哪边,看的不是感情,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利益保障,当下的现实是,美国的威胁更直接、更凶狠,所以小国更怕得罪它。 但这种建立在恐惧基础上的关系,注定不会长久,真正能赢得人心的,应该是能够带来共同发展、提供公平合作机会的伙伴关系,这才是未来国际秩序应该追求的方向。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表示,中国已养成了一个“危险
【2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