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邓华进京开会,和陈锡联住在同一楼上,上午开会,下午一般休息,陈锡联几乎每天下午都去钓鱼,而且每次都能钓到鱼,邓华心想:他什么时候能有陈锡联那样悠然自在的心态呢?[无辜笑] 陈锡联的一生与中国现代史紧密相连,他14岁参加红军,15岁入党,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革命生涯。 1980年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陈锡联与其他三位领导人一同提出辞职,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退休之后他回到新街口航空胡同的四合院,过着平静的生活。 1932年他随红四方面军转战三千里,参与开辟川陕根据地,在面对蒋介石与四川军阀刘湘联合发起的“六路围攻”时,红军人数虽居劣势,但仍借助灵活战术坚持作战。 在宣汉以南的通江北岸防御战中,陈锡联所在的红三十军遭遇敌人五个团的猛烈进攻,弹药几近耗尽之时,他注意到寨内还有数十把遗留的长矛,随即做出一个大胆决定:让战士隐蔽起来,待敌人攀爬寨墙时,用长矛将他们拖入寨内,这一做法不仅缓解了弹药短缺的困境,还缴获了大量敌方武器。 抗日战争期间,陈锡联指挥了阳明堡战斗,成功炸毁日军24架飞机,削弱了其空中支援能力。 解放战争中,他也参与指挥了围歼黄维兵团的战役,为胜利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先后担任重庆市第一书记、沈阳军区司令员和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退休后他选择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钓鱼成为他晚年最重要的爱好,他常去玉泉山及北京周边的各大水库垂钓,还多次参加钓鱼比赛,家中陈列着不少所获奖杯。 除钓鱼外,他也会关注军事新闻和电影,尤其喜爱京剧,据身边人回忆,看到贪污腐败的新闻时,他常会严肃地批评几句。 1982年一架编号B—266的客机在恭城县上空撞山坠毁,机上112人全部遇难,副机长陈再文是陈锡联的儿子,面对如此重大的变故,陈锡联并未对外多表情绪,仅平静地接待了前来慰问的工作人员。 直至1999年逝世,陈锡联家中客厅始终悬挂着一幅自1973年未更换过的毛主席像,成为一段历史的静默见证。 他的家庭生活也反映着时代的因缘,妻子王璇梅是陈赓夫人王根英的妹妹,这段婚姻由陈赓介绍促成,王根英早年曾在上海怡和纱厂夜校学习,而陈赓是她的老师,两人后来结为伴侣。 1939年王根英在抗日战争中牺牲,1949年经陈赓牵线,王璇梅与陈锡联组建家庭。 陈锡联的经历跨越了战争与和平,从战场到退休生活,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沉稳的品格,在重大抉择和个人挫折面前,他展现出了那一代人特有的坚韧与克制。 他的故事,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中那些真实而复杂的个体生命。 网友们感慨万千: “老一辈革命家的豁达心态真的让人佩服,退休后就该这样享受生活,钓鱼养心比啥都强。” “看到空难那段太难受了,将军白发人送黑发人,还能保持体面回应,这才是真正的格局。” “长矛退敌的故事简直可以拍电影!老一辈的军事智慧现在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 “主席像挂了26年没换,说明老一辈的信仰真的很纯粹。” “陈赓大将做媒人这段有意思,原来开国将帅之间还有这样的革命情谊。” 如果您有机会向陈锡联将军提问,最想问问他革命生涯中哪个阶段的经历?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8年粟裕拒绝渡江,毛主席思索良久后,有了换帅的想法,陈毅连忙表示:换谁?谁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