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荷兰的代价来了。 环球时报社评发表社评称:荷兰可能要为其无理行为

小刘不迷路 2025-10-15 01:43:21

果不其然, 荷兰的代价来了。 环球时报社评发表社评称:荷兰可能要为其无理行为付出代价。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大国的决心与能力。 荷兰政府伸手抢夺中企海外资产的那天,就该想到今天的局面。他们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借口,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运营,把中国股东踢出管理层,这套动作熟练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惯常伎俩。 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在政治操弄面前显得如此脆弱。荷兰政府这道行政命令,撕下了某些国家标榜的“自由贸易”面具。 安世半导体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后,经营质量全面跃升,这本该是国际合作共赢的典范。荷兰政府偏偏要横加干涉,破坏正常商业秩序。他们的行为,与国际社会共同捍卫的《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 事情偏偏这么巧合。中国刚刚出台稀土管制措施,荷兰就急忙宣布对安世半导体的处置决定。这种时间上的默契,暴露了某些国家内心的焦虑。 稀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金属,却是半导体制造业的命脉。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产品,离不开稀土的支撑。现在,水龙头握在了中国人手里。 荷兰的光刻机再好,没有稀土也只能是一堆昂贵的废铁。这不是威胁,而是摆在桌面上的现实。我们有充分的权力,决定哪些战略资源可以出口,哪些必须留在国内。 中国人向来言出必行。荷兰政府若执意一条道走到黑,那么对不起,所有硬金属和稀土一克也不会流向荷兰。这不是情绪宣泄,而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反应。 看看闻泰科技的股价吧,在荷兰政府的粗暴干预下瞬间暴跌10%。这样的市场震荡,最终会反噬到荷兰自身的经济信誉上。国际投资者会思考,下一个被剥夺财产权的是不是自己。 《环球时报》的社评已经说得很清楚:这绝不只是荷兰政府与中国公司之间的纠纷,而是对国际规则的粗暴践踏。国际社会怎能纵容这种披着法律外衣的掠夺行径? 从经贸往来看,中荷双边贸易额高达1100亿美元。荷兰能离开中国市场吗?他们的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医疗设备和食品饮料,还能轻易找到如此庞大的买家吗? 中国人懂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价值。我们主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欺凌和打压。 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也要有大国的威严。我们履行国内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促进经济建设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外部势力的不当干预,都会遭到强有力的回应。 荷兰政府开启的这个恶劣先例,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他们某天发现光刻机卖不出去、稀土买不进来时,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代价”。 这个世界,早已不是几个国家就能垄断规则的时代。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责任必须是双向的,尊重也必须是相互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小刘不迷路

小刘不迷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