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 路上却接连遭罪——先是被泥石流困在大巴上35小

秋岭红叶 2025-10-14 23:46:06

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 路上却接连遭罪——先是被泥石流困在大巴上35小时,饿到啃干粮,又深一脚浅一脚徒步3小时才抵达口岸,本以为能松口气,手机却突然被移动“保护性关停”,直接把他逼到了绝境。 他以为是欠费,赶紧充了200块话费,可屏幕依旧没信号。联系移动客服,得到的答复冷冰冰:“为防诈骗,必须去营业厅开机”。 可他在樟木口岸找遍营业厅,人家一看是新疆卡,全都说“管不了,得回新疆办”。当时的处境有多难?海拔4000多米,大雪漫天,气温跌到零下,全城还停了电,他身上没带一分现金,手机停机就等于断了吃饭、住店、联系外界的所有门路,冻得手都握不住手机。 他又一次次打客服电话,对方一会儿说“能网上验证”,可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手机摄像头根本拍不清验证信息; 一会儿又说“人身安全受威胁时,有权限临时开机”,可当他说自己快冻僵时,客服又改口“没这个权限”。他甚至卑微请求开4小时应急网,依旧被拒绝。最后还是多亏警察帮忙,才在深夜10点找到能收留的酒店,原本满心期待的珠峰徒步计划,也彻底泡汤。 更让人心寒的是,他后来辗转赶到日喀则营业厅,依旧被拒;移动承诺“48小时内答复”,结果等了一周杳无音信。他要的不多:退200块充值费、报销来回跑营业厅的路费、一句清楚的关停解释,可这些诉求全都石沉大海。 防诈骗本是守护用户的好事,可不能用“一刀切”的僵化方式,把用户的困境抛在脑后。 银行都有紧急解冻通道,运营商为何不能给极端环境下的用户留条活路?客服前后矛盾的说法、异地办卡的壁垒、关键时刻的“权限不足”,哪一个不是在消耗用户的信任? “保护”二字,从来不是不管用户死活的借口。规则之外该有人情,制度之下该有应急,这才是服务该有的温度。

0 阅读:52
秋岭红叶

秋岭红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