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在获得朝鲜领袖信任后,韩国特工朴彩瑞躲入了卫生间,脱下了裤子,忍着巨痛将窃听器放入了尿道中,然后去面见朝鲜领袖。 1996年,朝鲜正处在风雨飘摇的边缘,一位来自韩国的特工,在首尔的情报档案中被称为“财神爷”,在平壤的高层圈子里被当作贵客供奉。 但没人知道,就在他面见朝鲜高层的前一刻,他在卫生间里脱下裤子,把一个细如发丝的窃听器硬生生塞进了自己的尿道。 谁能想到,朝鲜高层的朋友圈里居然混进了一个韩国特工?更离谱的是,这个特工表面上居然是个做广告的。 朴彩瑞的故事不像詹姆斯·邦德那样光鲜亮丽,他不是靠枪法,而是靠人情世故打入朝鲜核心圈。 他的武器,不是手枪,而是一家公司,一家挂靠在北京的广告公司,这家公司在账面上干的是文化交流、商务推广,实际上却是韩国情报机关在朝鲜布下的一颗棋子。 他很清楚,想要在朝鲜吃得开,得先搞定张成泽家族,张是谁?金正恩的姑父,当时朝鲜政坛的实权人物,他的家族牵一发而动全身。 朴彩瑞靠着帮张家在海外跑项目、找外汇、买洋货,逐渐混出了名声,朝鲜当时的外汇储备已经快见底,朴彩瑞这号“财神爷”,简直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朝鲜高层当时对他是信得过的,甚至连不少核心人物都愿意和他见私下面,有人说他是“南方来的朋友”,也有人说他是“替朝鲜找钱的天使”,但没人知道,这个“朋友”背后藏着的,是一整张情报网。 但演戏演到最后,总要有一场硬仗。 朴彩瑞在1996年的一次访问中,被安排与朝方重量级人物见面,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场考验,问题是,他得带上窃听器。 问题来了,朝鲜的安保系统极其严密,随身设备根本带不进去,怎么办?他想了个法子:把窃听器藏进身体。 没有高科技,没有特效化妆,他只是在酒店厕所里,咬着牙把窃听器一点点塞进了尿道,这不是勇敢,这是硬扛。 甚至连韩国情报部门事后都说,这种操作,一般人真做不来,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疼。 但这件事的意义不只是“他做到了”,而是“他为什么要做”,这不是为了什么国家荣誉,而是因为他知道,一旦暴露,不止是他,可能连在朝鲜的联系人、线人、甚至家人都会被牵连。 更讽刺的是,窃听器拿到了,录音也传回了韩国,但情报部门并没有立刻使用,因为他们不确定,要不要把这手牌打出来。 1997年,韩国大选临近,时任情报机构的高层急了,民调落后,政治压力山大,一场“北风”行动应运而生,所谓“北风”,就是制造一点朝鲜威胁的动静,让选民“回心转意”。 朴彩瑞原以为自己会因为之前的努力被保护起来,结果却被要求配合制造假消息,他拒绝了,他不是不能撒谎,而是不想被拿去当政治工具。 结果,他很快就从情报系统里“被消失”,资料被封,身份被抹,甚至连他曾经在朝鲜冒死获取的情报,也被打上“无效”的标签。 几年后,李明博政府时期,他被起诉,理由是“擅自行动、危害国家安全”,判了六年,坐了五年半。 有人说他是叛徒,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在他自己看来,他只是个被夹在两个体制夹缝中的人,他不是不忠,而是太清楚“忠诚”这两个字在政治里有多廉价。 朴彩瑞的故事并没有什么英雄结局,他没有被授勋,也没有在回国时被鲜花迎接,他甚至没有资格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世界对“成功的间谍”只有两种态度:要么沉默,要么遗忘。 他曾冒死带回情报,却被当作扳手丢弃;他曾在敌国核心圈子周旋,却连基本的法律保护都没有,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任务,但最后却变成了罪行。 朝鲜曾经信任他,韩国却把他关进了牢房,这就是特工的命运:一旦任务结束,你的位置就随时可以被替换。你不是人,你是工具。 很多人看间谍片,觉得主角潇洒、刺激,其实现实远比电影残酷得多,你要撒谎,要隐姓埋名,要把自己变成别人,有时候,为了国家,你得放弃的是整个人生,而国家呢?它可能连一句谢谢都不会说。 朴彩瑞的故事不是孤例,也不是传奇,他只是那个年代,一个被地缘政治碾过的普通人,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情报战从来不讲感情,只讲交换,而当“国家利益”成了借口,个人的命运,往往连注脚都算不上。 一个人在厕所里撑着墙,把窃听器塞进尿道,这是任务的开始;但他真正的失败,是在他相信这个国家会记得他的时候。 有些人活成了传奇,有些人活成了档案,朴彩瑞,是后者。
最近《沉默的荣誉》热播,让吴石将军的故事火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和他一样藏在国民党
【1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