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这波操作,我直接人看傻了。 一个主权国家,跑出来跟全世界喊:我们这块地儿,六百年前是中国的!而且,我们还觉得特光荣! 这种言论,让人忍不住笑,也忍不住思考:历史真的是谁想怎么说就能怎么说的吗? 咱们把时间往回拨六百年,回到明朝永乐年间。 当时郑和下西洋可是世界级的大事件。 郑和的船队规模大得吓人,根据《明史》记载,最多的时候有几百艘大船,船上跟着的人就有两万七千多,浩浩荡荡地往东南亚、印度洋开,甚至还到过更远的阿拉伯和非洲东岸。 等郑和的舰队到了现在印尼的巨港,也就是马六甲那一片地方,他发现这儿早就有从福建、广东过来的华人定居了。 这些华人都说自己是大明的老百姓,就连生活里的风俗、住的房子、吃的东西,都跟老家一个样。 说白了,这片地方已经有了小中国的模样。 面对这种情况,郑和和大明朝没想着用武力去征服,反而选择尊重当地,还帮着他们发展。 当时那一带出了个大海盗叫陈祖义,他居然想抢郑和的宝船。 可没想到,当地的华人首领把他给出卖了,告诉了郑和。 郑和也没含糊,直接动手把五千人的海盗团伙给灭了,还把陈祖义押回了南京。 之后,大明朝在这儿设立了旧港宣慰司,让当地的华人首领当官,就给个名分和印信,既不派军队驻扎,也不收税。 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矛盾,还让当地老百姓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这个华人首领去世了,他儿子想接着当这个官,可他家是传女儿不传儿子。 郑和调查清楚后,认可了首领女儿的合法地位,直接就承认她能继承职位。 不过,这片海外小中国没存在多久,只维持了33年。 原因也很实在:花费太大,朝廷扛不住了。 就算是郑和那么大规模的船队,每次出海都要花大明朝好多银子。 后来,大明朝开始实行海禁,不再搞远洋航行了,这片地方自然而然就被其他势力占了。 再看现在,印尼把这段历史翻出来宣传,很明显是想增强自己国家的认同感,撑撑面子。 拿历史来讲讲故事还行,可要是用历史去争话语权,或者制造对比,很容易把事情搞得复杂又敏感。 看完这段历史你会发现,咱们的老祖宗不仅有实力,还特别有人情味。 他们的自信不是装出来的,是靠实际行动赢来的。 从郑和下西洋到海外小中国,从大明朝到现在,每一步都能看出理性、勇气和智慧的结合。 现在印尼又把六百年前的历史拿出来说事儿,我们可以想得更深一点:历史可以拿来讲,但真正该传承的是里面的智慧。 所以,面对这种翻旧账的行为,我们不只是看看热闹就行,更应该学学怎么在现实里继承老祖宗的智慧和自信。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要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怎么看待这种利用历史的行为? 是会认同,会批评,还是会从里面学些智慧?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中菲一战,迟打不如早打!菲律宾总统嚣张喊话中国,只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他们就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