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被中国一连串组合拳打懵了的美国,好像有点缓过劲来了。日前,副总统万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说:“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将了解很多关于中国是否想与我们发动贸易战,或者是更倾向于讲道理”。 这番话透着试探,也藏着几分无奈——毕竟就在几周前,华盛顿还沉浸在“关税大棒能解决一切”的幻觉里,直到中方的反制重锤接连砸下,才让特朗普政府乱了阵脚。 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这些中国握在手里的“王牌”,让美国第一次尝到了被卡脖子的滋味。当中方宣布中止对美稀土出口时,五角大楼的库存预警灯瞬间亮起。稀土是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脉,从导弹制导系统到F-35战斗机的雷达,都离不开这些“工业维生素”。 而中国供应了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这一招直接打在了美国的软肋上。更让白宫头疼的是,中国还同步限制了对美锂电池和超硬材料的出口——前者是美国电动车产业链的支柱,后者则是航空航天制造的关键原料。特朗普团队原以为加征关税能逼中国让步,结果发现自己先被逼到了墙角。 美国的慌乱从特朗普的急转弯就能看出来。10月12日,他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安抚市场:“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种180度态度转变,连美国媒体都看不懂。CNN直言,特朗普似乎在暗示自己可能不会兑现加征关税的威胁。 而万斯在福克斯的采访更像是在给双方找台阶下:“如果中国愿意保持理性,美国也会如此。”但他不忘补上一句威胁:“如果中国选择切断世界对其商品的获取渠道,这种良好关系将受到威胁。”——软硬兼施的背后,是美国不得不承认的现实:贸易战的双刃剑,先割伤了自己的手。 真正让特朗普坐不住的,是国内山呼海啸般的压力。美国农民成了最直接的牺牲品。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采购量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半。 但贸易战开打后,中国买家转身去了巴西和俄罗斯,美国大豆港口堆积如山,价格跌破了成本线。大豆协会主席加克尔算了一笔账:农民每英亩地要亏损100到150美元,中西部农场破产潮此起彼伏。 农业州的共和党议员们急得跳脚,警告特朗普“再不解决大豆滞销,红脖子们就要造反了”。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承诺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民,但农民们只看到破产通知,没见到一分钱补贴。 科技界的反弹同样猛烈。当中方宣布对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时,美国财长贝森特气急败坏地指责中国“在谈判期间搞小动作”。但美国企业心里清楚:华盛顿切断中国获取高端芯片的渠道在先,中方反制不过是“以牙还牙”。 彭博社一针见血地指出,半导体已成中美博弈的火药桶,而美国把芯片当谈判筹码,结果点燃了导火索。更让白宫尴尬的是,美国科技公司发现中国正在加速“去美国化”——华为的国产芯片突破、中芯国际的产能扩张,都在宣告技术封锁的破产。 内外交困之下,美国终于放下了“教师爷”的架子。9月下旬,美国众议院跨党派代表团突然访问中国——这是2019年以来首次。代表团领袖史密斯开口就承认:“中美不应该六七年才见一次,我们需要更多交流。”更微妙的是,他主动用了中方“打破僵局”的说法,等于默认美国需要调整对华策略。 而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第四轮中美谈判中,双方就TikTok问题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中方不卖,美国不禁,改为共同监管。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罕见放软姿态:“我们非常接近解决TikTok问题。”——要知道,几个月前美国还在咄咄逼人地要求字节跳动“要么卖,要么禁”。 但美国的妥协藏着算计。哈佛学者安迪·泽莱克看得很透:特朗普的目标从来不是“打败中国”,而是“做一笔对美国有利的交易”。他一边放风要降关税,一边在芯片、AI等关键领域继续设限,试图“合作中遏制”。 五角大楼的最新战略文件也露了馅:把中俄列为“第二层级威胁”,第一层级聚焦本土和西半球——说白了,美国想从全球收缩,集中精力保住自己的“后院”。这种战略收缩,被学者称为“印太战略空心化”。 万斯口中的“讲道理”,或许藏着另一层意思:美国终于意识到,单靠施压赢不了这场博弈。但“讲道理”的前提是平等——正如中方在谈判中反复强调的“相互尊重、互惠互利”。 特朗普若真想“让美国再次伟大”,或许该先学会放下霸权思维。毕竟,当德国总理默茨都公开承认“西方吸引力正在下降”时,世界早已不是那个美国说一不二的时代了。 这场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的韧性和美国的焦躁,已经写下了新的剧本。接下来几周,万斯期待的“答案”或许会揭晓——但真正的考验,是华盛顿能否接受一个“不再仰视西方”的世界。
中菲一战,迟打不如早打!菲律宾总统嚣张喊话中国,只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他们就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