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乌克兰成功联合使用国产“海王星”

栗頿聊 2025-10-11 18:42:30

10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乌克兰成功联合使用国产“海王星”反舰导弹与“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对俄军某重要目标实施打击,效果“令人满意”。   以前总觉得打仗有前线后方之分,可现在看,这界限好像越来越模糊了。就说乌克兰这次用的两款导弹吧,“火烈鸟”射程能到3000公里,莫斯科、圣彼得堡都在它的打击范围内;   那“海王星”原本是打军舰的,之前还击沉过“莫斯科”号,现在升级后射程也有1000公里,改成用来打击地面目标了。   这意味着乌克兰不再只盯着前线阵地,而是能把火力延伸到俄罗斯的后方,像炼油厂、军火库这些地方都成了打击目标。   其实乌克兰这么做,背后还有笔经济账。他们专挑成本低的武器用,比如一枚“火烈鸟”大概8万美元,可俄罗斯要拦截它,用的S-400导弹一枚就240万美元。   有时候乌克兰还不用真导弹,先放一堆便宜的无人机当诱饵,就能逼着俄军把昂贵的防空弹药打出去。这么算下来,攻防成本比能到1:30,俄罗斯每成功拦截一次,经济上就得亏一笔。   更别说像S-500那种本是用来打高超音速目标的先进系统,现在被迫去对付慢速巡航导弹,不仅不划算,在克里米亚那边拦截失败率都到70%了。   之前因为西方援助的武器有“不准攻击俄本土”的限制,乌克兰只能在自家地盘上被动防守,挺憋屈的。现在有了国产远程导弹,才算有了能和俄罗斯对等威慑的能力。   这威慑力很快就显出来了,之前俄罗斯的炼油产能就因为打击下降了21%,国内汽油价格也涨了50%。   俄军没办法,只好用帆布把苏-35战机盖起来伪装,还在军用跑道上画民用机场的标志,这些做法看着就挺无奈的,也能看出乌克兰这次确实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乌克兰能造出这些导弹也不容易,听说有个由苏联核掩体改造的地下工厂,6米厚的混凝土当防护,他们就在里面把“火烈鸟”推进了量产,甚至首批导弹还不小心被染成了粉红色,也能看出他们在困境里的那股韧劲和乐观劲儿。   这种自己能造武器的“造血能力”,也让西方改变了态度,美国都开始考虑让北约盟友出钱,给乌克兰提供射程更远的“战斧”巡航导弹。   可这也让局势更紧张了,俄罗斯除了被动防御,也会用更猛烈的空袭报复,就像10月9号凌晨打敖德萨那样,两边的对抗好像进入了一个危险的升级循环。   说乌克兰这两款国产导弹也没让战争出现“必胜”的转折点,反而把战争的天平推向了更危险、更不确定的状态。   现在的冲突早就不只是军事对抗了,更多是技术、经济和战略意志的较量。当双方都能打到对方的纵深地带,接下来就看谁能在这种消耗战里撑得更久。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