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必和必拓会多坚持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怂了。 必和必拓这么快松口一点不意外,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那纸暂停令根本就是打在了它的七寸上,尤其是连已经装船的铁矿石都算进谈判范围,这一下就掐断了它的念想。 要知道,CMRG可不是普通的公司,它是把国内宝武、鞍钢这些大钢企的采购权全融合在了一块儿,这种整合带来的底气,是之前分散作战的中国钢企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咱们买铁矿石那真是被动到骨子里,国内六百多家钢企各买各的,你要三万吨他要五万吨,互不通气也毫无协同,必和必拓这些巨头正好趁机分而治之,想涨价就涨价,完全把中国市场当成了“提款机”。 早年间,必和必拓还跟力拓搞过“两拓合并”,把西澳的铁矿石产能捏到一起,年产量直接干到2.7亿吨,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的81%,对着中国市场更是有恃无恐。 更气人的是定价权还被人家死死攥着,2010年之后他们干脆废掉长期协议,改用普氏指数定价,那指数说是参考现货,实则根本就是暗箱操作——几十家所谓“活跃企业”挂个价,就算没成交也能定出指数,背后的金融资本还跟矿企是一伙的,等于又当裁判又当球员,中国钢企只能挨着。 2021年11月到2022年春节前那波就很典型,港口库存都堆到1.589亿吨的高位了,铁矿石价格硬是从每吨512元涨到829元,涨幅超六成,可钢材价格压根没跟上,钢企利润被啃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分散采购的苦果。 直到2022年CMRG成立,这才有了跟必和必拓叫板的底气,这家公司把宝武、鞍钢这些行业巨头的采购权全收了过来,等于把以前散沙似的力量拧成了一根钢绳。 光整合还不够,背后还有“基石计划”托底,目标到2025年国内矿产量达3.7亿吨,海外权益矿2.2亿吨,废钢消耗3亿吨,每一项都在挖必和必拓的根基。 几内亚的西芒杜矿就是个例子,那可是世界上最好的铁矿,总资源量超50亿吨,铁品位65%以上,中国企业握着主导权,投产后每年能出1亿吨,直接能分流必和必拓的份额。 这次谈判从5月就开始僵着,必和必拓还想摆老资格,咬定每吨要比现货价高15美元,死活不肯松口,估计是觉得中国还得像以前那样求着买。没想到9月30日,CMRG直接甩出暂停令,不仅停了所有美元计价的新合约,连已经从澳洲港口运出来的在途船货都算在内,想卸货可以,得用人民币结算,这一下直接戳中了必和必拓的命门。 要知道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业务占总营收的60%,818亿美元的总收入里近490亿来自铁矿石,而这些铁矿石85%都要卖到中国,等于大半个家业都绑在中国市场上,没了中国订单,去哪找能消化这么大产能的下家? 暂停令一出来,资本市场先慌了,必和必拓股价当天就跌了7%,澳大利亚政府更是急得跳脚,总理阿尔巴尼斯直接发声说“令人失望”,财长还特意找必和必拓CEO谈话,毕竟铁矿石出口少了110亿澳元,对澳洲GDP的影响能到50亿到100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更有意思的是,必和必拓的同行早就先一步服软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都已经跟中国谈好了人民币结算,连澳洲第四大矿企FMG都主动贴上来,不仅同意人民币结算,还找中国银行申请了142亿元人民币贷款,等于明着跟必和必拓划清界限抢生意。 其实必和必拓自己也清楚扛不住,2025年的财报数据摆在那,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了33.96%,营收也跌了8.23%,本来日子就不好过,哪经得住中国市场断供的打击。 而且中国这边早有后手,除了西芒杜矿,俄罗斯、印度的铁矿供应商都在排队抢单,国内的铁矿产量也在涨,2025年“基石计划”快完成了,海外权益矿也快到2.2亿吨,就算少了必和必拓,铁矿石供应也掉不了链子。 以前必和必拓靠着中国钢企分散采购当“韭菜”,现在遇上CMRG这个“总管家”,手里有整合的采购权,背后有多元的供应链,还有人民币结算的硬要求,可不就得乖乖松口。毕竟做生意的本质是赚钱,跟钱过不去的事,就算是矿业巨头也干不出来,更别说中国还握着全球75%的海运铁矿石采购量,这分量足够让必和必拓明白,谁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原以为必和必拓会多坚持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怂了。 必和必拓这么快松口一点不意外
依秋聊趣
2025-10-10 20:08:04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