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茶馆闲坐,忽闻一老头骂:“皇上的诗,狗屁不通!”他刚要发火,老头下句话竟让天

微笑着前行 2025-10-01 05:25:05

乾隆茶馆闲坐,忽闻一老头骂:“皇上的诗,狗屁不通!”他刚要发火,老头下句话竟让天子当场想拜师! 乾隆三十年暮春时节,京城前门大街的“松月楼”茶馆里,一句“狗屁不通”的骂声,让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停住了脚步。 正是这声骂,反让当朝天子当场红了脸,生出拜师之念。 这人究竟是谁? 乾隆爱写诗,是出了名的。他一生留存的诗作超四万首,数量几乎抵得上全唐诗总和,可流传后世、被人熟知的却寥寥无几,多数作品因堆砌辞藻、缺乏真情实感,沦为文人圈私下议论的话题。此次微服,他本是想听听民间对“乾隆诗”的真实评价,却没料到会有人如此直白地斥为“狗屁不通”。 随侍在侧的侍卫见皇上脸色沉了下来,刚要上前呵斥,却被乾隆抬手拦住。他倒要看看,这敢当众非议天子诗作的老头,究竟有何底气。只见那老头约莫六十岁年纪,身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手边放着一卷泛黄的诗集,正对着同桌茶客摇头叹气。 “并非老夫故意诋毁,实在是皇上的诗少了魂!”老头呷了口茶,声音虽不高,却字字清晰地传到乾隆耳中,“就说上月传抄的那首《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本是千古名句,皇上偏要添上‘若问此花谁所植,朕来巡幸赏春来’,硬生生把清雅意境变成了自夸,这不是丢了诗的韵味吗?” 乾隆听着,原本紧绷的脸色渐渐缓和。他自幼接受严苛的文墨教育,身边文臣多是奉承之语,从未有人如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诗作的症结。更让他意外的是,老头接下来竟随口背诵出他三年前写的《御制南巡诗》,还逐句分析其中对仗不工、用典牵强的问题,句句切中要害,绝非信口开河。 待老头说完,乾隆走上前拱手行礼,语气诚恳:“老先生对诗道见解独到,晚辈佩服。不知老先生高姓大名,可否指点晚辈一二?”老头打量乾隆一番,见他衣着华贵却态度谦和,便答道:“老夫沈德潜,不过是个爱诗的老儒,谈不上指点。” 乾隆心中一震,沈德潜的名号他早有耳闻。这位老儒虽未考取功名,却在江南文坛极有声望,尤其擅长诗歌评论,著有《唐诗别裁集》等经典选本,对诗歌的格律、意境有极深的研究。此前他曾想召沈德潜入朝为官,却被以“年老体弱”婉拒,没想到竟能在此处偶遇。 “原来是沈先生,晚辈久仰大名!”乾隆语气愈发恭敬,“晚辈平日也喜作诗,却总觉不得其法,今日得闻先生高论,如拨云见日。若先生不弃,晚辈愿拜先生为师,学习诗道。”沈德潜虽不知眼前这人就是皇帝,但见他真心求学,便点头应允,约定日后在茶馆交流诗艺。 此后一段时间,乾隆常以“平民”身份与沈德潜见面,从诗歌的立意构思到遣词造句,一一请教。沈德潜也从不藏私,直言指出乾隆诗作的问题,还教他要“以情入诗”,而非堆砌辞藻。在沈德潜的影响下,乾隆后期的部分诗作确实少了些帝王的矫饰,多了几分生活的真实感,这也成为他诗坛生涯中难得的亮色。 从一句“狗屁不通”的斥责,到天子主动拜师,这段往事不仅展现了沈德潜的文人风骨,更反映出乾隆在文化领域难得的谦逊姿态。历史上的帝王多好面子,能像乾隆这样放下身段,向民间老儒请教,实属不易。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2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