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主席脸色阴沉,拍着桌子冲着王震发火:“王震,你光顾着新疆,没看到全国的大局!” 这是极少见的一幕,要知道,王震是跟着共产党一路打天下的老将,打仗敢打硬仗,干活也敢拍板。 可这一次,他在新疆“先斩后奏”,竟闹到毛主席亲自撤销他职务的地步。 时间回到三年前。 1949年,王震带着十万大军进驻新疆,面对的不是一片繁荣景象,而是一地鸡毛。 通货膨胀到离谱,一张面额60亿元的新疆币只能换来两个鸡蛋,百姓饿得面黄肌瘦。 王震心里急,立刻带兵开荒种地,没犁怎么办? 几个人套在犁上拉,硬是在戈壁滩刨出了第一道犁沟,那张照片后来被称为“军垦第一犁”。 靠着这股拼命劲儿,新疆很快有了起色。 到1950年,战士们开垦了百万亩荒地,粮食产量达到六千多万公斤,老百姓终于能吃上饱饭。 可王震没满足,他盯上了牧区,当时新疆牧区的现实让人揪心。 六十万牧民逐水草而居,可草场、牲畜大多掌握在王公贵族和部落头目手里。 普通牧民一年辛苦放牧,最后大半要交出去,遇上天灾还要被加征赋税。 王震看不惯,决定像农业区搞减租反霸一样,把牧区也“翻个身”。 他的想法直白:没收反动大牧主的牧场和牲畜,还给牧民。 1952年4月,王震火急火燎地给西北局发了电报,表示要在牧区开干。 但他没等批复,直接派工作团进牧区,用武力镇压,还抓了一千多人。 电报到西北局,人家看完直摇头:新疆不能乱动! 如果这事儿开了头,全国其他牧区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都可能被点燃,到时候麻烦更大 可等他们回电否定,王震已经动手了。 果然,甘肃一些部落头人立刻举起武器,局势有扩散风险。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把王震叫到北京,严厉斥责:“新疆一动,全国牧区都要乱!” 最后,王震被撤去了新疆分局书记和军区政委的职务。 临走时,中央特别叮嘱他的接任者王恩茂:稳字当头,不许冒进。 王震不是那种嘴硬的人,他认错的很坦率:“批评我都欢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重了的,当警醒。” 但说句公道话,他在新疆的功绩无人能抹掉。 兵团的建立、大生产运动的推行,让这片土地彻底摆脱了饿肚子的困境。 到1952年,新疆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升到三亿两千多万公斤,这是几十万双手硬生生干出来的。 被调离后,王震心里始终放不下新疆,他一生十九次回到这片土地,哪怕晚年拄着拐杖,也要到牧区、农场实地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提出要让牧业走向机械化,要发展肉食品和奶制品加工业,还主张引进先进设备。 那副戴着老花镜写报告的身影,后来成了新疆干部们最熟悉的画面。 1993年3月12日,王震病逝。消息传到新疆,很多牧民自发落泪。 4月初,他的骨灰运抵乌鲁木齐,沿街站满了各族群众,眼含热泪送别这位把青春和生命交给边疆的将军。 按照遗愿,他的骨灰撒进了天山的雪水里,与这片他深深爱过的土地长眠。 王震在新疆的故事,是一个敢闯敢拼却因“心急”而吃过亏的将军的故事。 毛主席批评他,是为了全国的大局,但新疆人民记住的,却是那个把饿饭的地方变成粮仓,把戈壁变成田野的人。 功过是非,历史自有评判。 真正的英雄,从不完美,但他们留下的脚印,会和天山雪水一样,永远流淌在这片土地上。
80年华国锋来南京,许世友称病不见,晚年许评价:华同志耳根子软1980年6月1
【1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