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S-400,不够用了!很多人还在吹嘘俄军的“武器库存”。错了!真相是,俄军的防空导弹,已经耗尽到,需要回头,去求一个北约国家,把当年卖出去的样品,再高价买回来救急。 2017 年俄罗斯向土耳其交付 S-400 时,那可是军火市场的 “明星交易”。当时普京政府得意洋洋,既赚了外汇又撬开了北约的口子。可三年半的俄乌消耗战打下来,俄军的导弹库存早就见底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 4 月披露,俄军精确导弹的使用量从开战初期的 “每天两打” 暴跌到去年 10 月全月只发射 15 枚 “口径” 巡航导弹,连 S-400 这种专门打飞机的防空导弹都被拆下来对地攻击。就像用名贵鱼竿去钓泥鳅,实在是没辙了。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空军发言人证实,俄军导弹拦截率连 50% 都不到。去年 1 月那次袭击,乌军拦下 18 枚导弹就被称为 “不错的成绩”,这意味着俄军发射的每两枚导弹就有一枚成了 “漏网之鱼”。战场消耗像个无底洞,可后方的军工生产却掉了链子。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听证会上爆料,俄军坦克里装的都是从洗碗机、冰箱拆下来的民用芯片,因为西方制裁切断了 97% 的高科技进口。曾经每年能生产 2 - 3 个团 S-400 的阿尔玛兹・安泰联合体,如今连基本零部件都凑不齐,俄乌冲突前制定的 28 个导弹团扩编计划,早就成了废纸。 这就不难理解俄罗斯为何要吃 “回头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心里门儿清,手里的两套 S-400 此刻成了拿捏俄罗斯的王牌。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一边允许北约在波兰部署 “东部哨兵” 行动部队,一边又敢跟俄罗斯做这笔敏感交易。 这种 “左右逢源” 的底气,恰恰来自俄军的窘迫。现在除了土耳其,俄罗斯很难从别处弄到堪用的防空系统。有消息说,俄军连伊朗的短程弹道导弹都要进口,曾经的武器出口大国,如今成了国际军火市场的 “乞讨者”。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 7 亿美元差价背后,是俄罗斯整个国防工业体系的崩塌。2015 年俄军还号称要部署 448 个 S-400 发射器、1798 枚导弹,可现在连维护现有系统都捉襟见肘。 西方制裁让俄罗斯芯片制造水平倒退 15 年,本土最先进的米克朗集团还在生产 2006 年水平的 65nm 芯片,这种技术根本撑不起现代化防空系统的运算需求。军工企业连合格的电子元件都找不到,只能拆民用设备应急,这样造出来的导弹,性能能打几折可想而知。 北约内部对此看得明明白白,波兰急着让北约增派 “爱国者” 导弹,美国却态度暧昧;法国派了 “阵风” 战机进驻东欧,德国却抱怨 “没做好冲突准备”。 这种混乱中,土耳其反而成了最大赢家。既用俄罗斯的导弹技术提升了国防实力,又趁火打劫赚了笔差价,顺便还向西方证明了自己的 “战略价值”。毕竟在北约看来,能拿捏俄罗斯的盟友,总比只会喊口号的伙伴有用得多。 这场看似简单的军火交易,实则是现代战争的 “照妖镜”。曾经被俄军视为 “杀手锏” 的 S-400,如今成了战略透支的 “账单”。7 亿美元买不来生产线,换不回芯片供应,更补不上盟友体系的裂痕。战前普京政府吹嘘的 “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现在连看家的防空系统都要靠回购度日。 当俄军坦克不得不装洗碗机芯片,当 S-400 从出口明星变成进口急需品,这场战争的结局其实早已写在产业链的账本上。在全球化时代,谁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谁才有资格谈 “国家安全”。 俄罗斯用 7 亿美元的 “国力折损费” 证明了一个硬道理:武器库存再多,也经不起消耗战的折腾;军工口号再响,没有产业链支撑就是空谈。而土耳其这波 “低买高卖” 的操作,恐怕会成为国际军贸市场上,关于 “国力兴衰” 的最佳教案。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