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越南同时宣布!9月16日,新加坡和越南正式牵手成功,签署了碳信用实施协议。 东南亚这边又爆出个大新闻 —— 新加坡和越南在 9 月 16 日正式牵手,签了个碳信用实施协议。这事儿在当下全球都盯着减排的大背景下,简直就像给东南亚的绿色经济按下了加速键。 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都在搞碳中和,那些发达国家自己减排成本太高,就想出了个辙,找发展中国家买减排指标,这就是咱们说的碳信用。 你那边少排一吨二氧化碳,我这边就花钱买下来算我的功劳,既帮了穷朋友搞环保,自己也能完成减排任务,本来就是个双赢的事儿。 这次新越两国凑到一块儿,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看看数据就知道,东南亚的碳市场这几年火得很,彭博新能源财经早就说了,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这几个国家。 都在抓紧建自己的碳定价框架,虽然现在碳价才 1.9 到 18.73 美元一吨,离世界银行建议的 63 美元还差得远,但架不住潜力大啊。 尤其是欧盟那边虎视眈眈,说要对钢铁、水泥这些进口货征碳关税,2030 年可能涨到 84 美元一吨,这压力下,东南亚国家不赶紧抱团才怪。 新加坡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可精了。这国家就那么点地方,自己搞减排实在没多大空间,想实现 2050 年碳中和的目标,不从国外买碳信用根本没戏。 但它又是金融中心,搞碳交易这套门儿清,正好越南这边有大把减排潜力没开发。越南这几年光伏产业疯长,2024 年新增装机量是 2023 年的三倍,政府还喊出到 205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要到 85% 的口号,这么多清洁能源项目,随便弄弄就能产出一堆碳信用。 更妙的是越南的农业减排。湄公河三角洲那些稻田,现在搞起了低碳种植,交替湿润灌溉法一用,不仅每公顷多赚 114 到 190 美元,还能少排 12 吨二氧化碳。 越南政府正打算把这些稻田都纳入碳信用体系,到时候新加坡买这些碳信用,可比在自己国家搞减排划算多了。 等于新加坡掏出钱来,既帮越南农民改进了种植技术,又给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攒了积分,这账算得明明白白。 买碳信用最怕的就是弄虚作假,这边说减了排,那边根本没动静。所以这次协议特别强调要用 ISO14064 这套国际标准,从温室气体核算到项目验证都按规矩来,确保一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在哪儿都认账。 越南之前搞林业碳汇项目就有经验,这次把这套方法用到光伏和农业上,再加上新加坡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本事,基本能堵住 "洗绿" 的空子。 毕竟现在国际上对碳信用盯得紧,谷歌都开始不买廉价碳信用了,谁也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 说起来,这俩国家的合作也是被形势逼出来的。欧盟的碳边境税眼看着就要落地,东南亚国家的出口产品要是不达标,成本就得飙升。新加坡作为贸易枢纽,自然急着帮区域内的伙伴搭好碳信用的桥。 越南更不用说,发展低碳经济正缺资金技术,新加坡企业带着钱和经验过来,不管是建太阳能电站还是搞低碳大米认证,都能让越南的减排项目跑得更快。 就像越南中安高科的大米,贴上低碳标签就能卖到 820 美元一吨,比普通大米贵 90%,这就是碳信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整个东盟都在推进可再生能源计划,目标是 2025 年把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到 23%。新越这次带了个头,估计其他国家也会跟着学。 泰国早就有 71% 的碳信用在国内交易了,印尼更是被看好能在 2050 年产出 134 亿份碳信用,到时候东南亚说不定真能成全球碳交易的枢纽。 新加坡靠着金融优势当中间商,越南、印尼这些国家提供碳信用,整个区域形成良性循环,既能应对欧盟的碳关税,又能把环保变成赚钱的生意。 越南网民现在对这事儿议论纷纷,有人担心会不会被新加坡占便宜,但看到湄公河三角洲的农民实实在在赚了钱,质疑声就小多了。新加坡那边的企业更是摩拳擦掌,毕竟碳信用交易未来可是万亿级的市场。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得赶紧把碳定价提上来,现在这价格连世界银行建议的一半都不到,不然辛辛苦苦搞减排,换来的收益根本不够持续投入。 新越这次牵手搞碳信用,就是把环保变成了一门好生意。新加坡出钱买指标,越南出力搞减排,双方各取所需。 在欧盟碳关税步步紧逼的当下,这种合作不光能帮两国完成减排目标,更能让东南亚在全球碳中和竞赛中占据一席之地。 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咱们就能看到越南的低碳大米、太阳能电站产出的碳信用,通过新加坡的交易平台卖到全世界,到那时候,碳信用就真成了东南亚的绿色黄金。
新加坡和越南同时宣布!9月16日,新加坡和越南正式牵手成功,签署了碳信用实施协议
文史资鉴堂
2025-09-17 18:00: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