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年,东吴大都督鲁肃病逝,诸葛亮听闻痛哭流涕,在自家披麻戴孝祭奠。刘备颇感惊

桃花笺上赋相思 2025-09-15 23:51:31

217年,东吴大都督鲁肃病逝,诸葛亮听闻痛哭流涕,在自家披麻戴孝祭奠。刘备颇感惊讶:“孔明,鲁子敬与你非亲非故,何至于此?”诸葛亮虽没回答,但眼角的泪水已经给出了答案。 公元207年,诸葛亮还在南阳躬耕,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在那间简陋的草庐里,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夺取天下的宏伟蓝图——《隆中对》。 这份蓝图的核心有两点:对内,要“跨有荆、益”,拿下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外,则必须“东和孙权”,与江东的孙权结成牢不可破的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 “联孙抗曹”,是整个计划的基石。 巧合的是,早在七年前的江东,一个叫鲁肃的年轻人,也为自己的主公孙权,规划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未来。 公元200年,鲁肃第一次见到孙权。两人合榻对饮,彻夜长谈。 鲁肃大胆提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将军您应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夺取荆州,全据长江,最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这就是日后与《隆中对》并称的《榻上策》。 两个素未谋面的顶级智者,隔着千里江山,为各自的主公,指出了同一条争霸之路。他们的目光,都精准地落在了同一个战略要地——荆州。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战后,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桌面上:荆州归谁? 按照约定,荆州是东吴打下来的,理应归孙权。但刘备没有立足之地,只能赖在荆州不走。 一时间,东吴内部喊打喊杀声一片,周瑜、程普等一众大将都主张立刻赶走刘备,甚至直接动武。孙权也犹豫不决。 关键时刻,鲁肃站了出来。他力排众议,对孙权说了一番话:“主公,曹操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刘备是枭雄,留着他,就是为我们在北方多树立一个屏障。我们应该把荆州借给他,让他去发展,让他去替我们抵挡曹操的兵锋。这叫多树羽翼,以资同攻!” 孙权听了,觉得有理。于是,他压下了众将的怒火,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 刘备集团这才算有了第一块真正的根据地。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刘备后来的基业。 后来,关羽镇守荆州,与东吴摩擦不断,甚至公然抢夺东吴的粮草。东吴将士群情激愤,孙刘联盟走到了撕裂的边缘。 鲁肃再次站了出来。他亲自前往陆口,邀请关羽会谈。 酒宴之上,鲁肃单刀直入,当着关羽的面,厉声质问:“当初你们主公走投无路,是我们东吴收留。这荆州,本就是我们借给你们的。为何你们只借不还,还屡屡挑衅?” 关羽手按宝剑,面不改色。双方的将士都拔出了刀,气氛剑拔弩张。 最终,在鲁肃据理力争之下,双方重新划分了边界,一场足以让孙刘联盟覆灭的大战,被他硬生生压了下去。 在东吴,人人都想拿回荆州,只有鲁肃,想的是如何维持孙刘联盟;在蜀汉,人人都想独霸荆州,只有诸葛亮,明白孙刘联盟的价值远大于一城一地。 鲁肃,是诸葛亮在东吴唯一的“战略知音”。 只要鲁肃在,孙刘联盟的这根定海神针就倒不了,“联孙抗曹”的大战略就能继续执行,《隆中对》的北伐蓝图就还有实现的希望。 可现在,鲁肃死了。 诸葛亮知道,鲁肃一死,东吴内部以吕蒙为首的“鹰派”再也无人能制。他们看不到曹操的威胁,眼里只有荆州的得失。孙刘联盟的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联盟一旦破裂,刘备集团将陷入两面受敌的绝境。到那时,别说北伐中原,就连守住益州都难上加难。 所以,他才会痛哭流涕,才会为这个敌营中的“知己”披麻戴孝。 鲁肃死后仅两年,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 孙刘联盟,就此彻底终结。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桃花笺上赋相思

桃花笺上赋相思

得一玫瑰弃满山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