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以后,长安就失落了,再没有王朝在长安建都?很多专家都说不清楚,我来告诉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1-28 13:49:09

为什么唐朝以后,长安就失落了,再没有王朝在长安建都?很多专家都说不清楚,我来告诉你是什么原因。长安之所以能成为13朝古都,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长安四面有四大关口,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中间是肥沃的关中平原。   盛世长安,靠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地理,有人说是天时,其实两者都有。长安的位置,绝对是古代中国的“防守王”。四面八方都被关口堵得死死的,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中间是一片平坦肥沃的关中平原。   潼关是黄河天堑,历史上无数大军就卡在这里进不来。大散关像门神一样,守住西边的秦岭。武关和萧关也是天然屏障,关中平原更是“八百里秦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渭河水灌溉便利,郑国渠一开,万顷良田就能种粮食。   冷兵器时代,没有火炮,想攻进去难度堪比登天。粮食自给自足,城市人口能上百万。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长安成了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商队络绎不绝,热闹得很。   唐朝鼎盛时,长安甚至被称为“世界的中心”,外国使节、商人都挤着来。地理隔离让长安安稳了几百年,但这层“保护膜”也埋下了后患。   安史之乱爆,唐玄宗本想靠长安的天险安枕无忧,结果安禄山叛军绕过关口,先攻下洛阳,切断大运河的粮道。长安突然断粮,城里人心惶惶,唐玄宗急忙逃往蜀地。长安虽然四塞环绕,可一旦外部补给断了,守再厚的城墙也没用。   黄巢起义时,长安再次沦为废墟,人口一下子掉到十万都不到。城墙倒塌,房屋一片狼藉,连街上的野草都没人拔。史书里写得很清楚,安史之乱后,长安的防御体系被打得稀烂,吐蕃、朱泚等势力轮番洗劫。   郭子仪虽然力挽狂澜,平定了叛乱,但关中经济已经元气大伤,漕运成本飙升,官府一年能运进来的粮食还不到过去的四分之一。   长安的地理优势,随着时代变迁慢慢失效。唐末开始,黄土高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渭河频繁改道。平原变得盐碱化,庄稼产量年年下滑。北方气候变冷,降雨减少,关中逐渐失去了“天府之国”的底气。   火药的出现,更让关口变得可有可无。明朝洪武年间,太子朱标带队考察西安,发现渭河早就改道,修复城墙要花天价,朱元璋一听就打消了迁都念头。实际数据也很扎心,唐初关中能自己养活全国90%的人口,宋初只剩不到三成。   大运河兴起以后,开封、北京因为漕运便利,成了新的权力中心。长安的落寞,不是因为后人不怀念盛唐气象,而是地理、气候、技术、经济这些铁打的事实,合力把这里推下了舞台。   朱元璋想过西迁,实地一看也只能摇头。古人说“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每一步都需要和现实妥协。长安的故事告诉我们,城市的命运从来都逃不开地理和经济的大势。曾经的十三朝古都,是因为它的地理护城河和粮食产地;失落后再没人敢来,靠的是后勤断裂和环境恶化。   长安的辉煌和没落,是历史给所有城市的一个提醒。想要兴盛,靠的绝对不是一两道关口。技术进步,环境变化,经济重心转移,每一个细节都能决定一座城市的生死。西安今天的复兴,也是顺应时代和经济的选择。   没有哪个王朝会拒绝安稳的都城,也没有哪个帝王会无视现实。长安之所以成为过去式,是因为历史的车轮从不为任何人停下。城市兴衰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在潮水里挣扎、选择、告别。长安的故事,讲的其实就是中国千年变局里,那些人、那些局。   参考:三门峡日报:还原汉唐长安的盛世原貌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