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菲菲:前夫像训宠物一样想控制我——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操控,如何逃离“情感牢笼”

朱桓娟儿 2025-11-28 11:00:32

孙菲菲:前夫像训宠物一样想控制我——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操控,如何逃离“情感牢笼” 2025年11月29日,演员孙菲菲在一档情感访谈节目中首次公开讲述离婚背后的隐情,直言前夫在婚姻中对她实施长期精神操控:“他像训宠物一样规定我的穿着、社交,甚至连我几点吃饭、和谁聊天都要管,我活成了他的‘附属品’。”这番自白引发公众对“亲密关系精神控制”的热议。 一、“训宠物式”控制:细节里的精神枷锁 孙菲菲透露,这段持续3年的婚姻里,前夫的控制渗透到生活每一处: • 社交隔离:禁止她与圈中好友来往,删除她手机里的异性联系人,甚至要求她每次外出都要实时共享位置; • 否定价值:频繁贬低她的事业,称“女演员都是花瓶,你离开我什么都不是”,让她逐渐失去自信; • 行为规训:规定她必须穿保守服饰,吃饭不能超过半小时,连看什么电视剧都要由他决定,“他说这样的我‘更听话、更像他的人’”。 长期的精神打压下,孙菲菲曾患上轻度抑郁,甚至不敢独自出门——“我像被他拴住的宠物,忘了自己原本是什么样子。” 二、逃离的勇气:从“自我怀疑”到“主动决裂” 孙菲菲坦言,逃离的过程并不容易: • 初期挣扎:前夫以“爱你才管你”“离婚就毁掉你事业”威胁,她一度相信“是自己不够好才被控制”; • 转折点: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她意识到这是“精神操控”,并偷偷收集前夫控制行为的证据(聊天记录、录音等); • 决裂时刻:2025年5月,她在朋友协助下搬离共同居所,同时委托律师提起离婚诉讼,最终以“对方存在精神虐待”为由成功离婚,并获得了应有的财产分割。 三、精神操控的隐蔽性:如何识别“情感牢笼” 心理专家指出,孙菲菲遭遇的“训宠物式控制”,是亲密关系中精神操控的典型表现,其隐蔽性在于: • 以“爱”为包装:操控者常把控制说成“关心”“为你好”,让受害者难以察觉; • 渐进式打压:从微小的要求(如“少和朋友玩”)逐渐升级为全面控制,受害者在潜移默化中失去自我; • 摧毁自信:通过否定、贬低让受害者觉得“离开对方就活不下去”,从而不敢反抗。 若出现“对方总否定你、限制你的社交、让你觉得‘只有他才会要你’”等信号,需警惕是否陷入精神操控。 四、公众共鸣:更多受害者的“勇气接力” 孙菲菲的自白发布后,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分享类似经历:“我前夫也这样,控制我十年,直到看到孙菲菲的故事才敢离婚”。同时,多个女性权益组织发起“识别精神控制”科普活动,提供免费心理咨询与法律援助。 孙菲菲也表示,公开这段经历是希望“更多被困在情感牢笼里的人,能看清这不是爱,而是伤害,勇敢迈出逃离的一步”。 五、法律与社会的支持:别让受害者独自战斗 目前,我国《民法典》虽未直接定义“精神操控”,但在离婚案件中,“长期精神虐待”可作为“感情破裂”的证据,同时受害者可主张损害赔偿。而社会层面,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关注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暴力,为受害者提供支持。 孙菲菲的故事,是一次对“病态亲密关系”的撕开——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控制与束缚,而是尊重与平等。当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让“情感牢笼”里的人,找到破笼而出的勇气。

0 阅读:6

猜你喜欢

朱桓娟儿

朱桓娟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