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最近刷到好多视频,日本机场全是中国人。一个个都面色沉重,拖着大包小包排队登机,那场面跟春运似的。截至11月24日10时,12条中日航线取消所有航班,11月24日到12月31日国内到日本的计划航班取消量比上月同期增长约56%。 我一个读者发来消息,说他在成田从中午等到夜里,改签三次都失败。他原本是来出差,顺便陪家人逛一圈,行程排得很满。临出发前还觉得机票划算,到了才发现回程是最大的变数。机场里孩子哭,大人叹气,客服被围着问,大家都在比耐心。有人传闻加价有可能抢到位,但谁也不敢盲目掏钱。 他给我发了一张照片,地上躺着一排充电线,手机屏幕不停跳提醒。一会儿显示候补,一会儿又变成取消。旁边一位大姐把奶粉分给陌生人,另一个小伙子把面包切半给孩子。那一刻,我理解了“旅行的成本”不只在机票。更在信息不确定、时间损耗和情绪消耗。 有人说早该在国内玩,省心又稳。我不想下结论,出不出境是个人选择。但选之前要算风险。促销价好看,退改规则更关键;行程紧凑好玩,备用方案更要提前写好。护照和钱包之外,还需要一份可以走别的路线的预案,比如留出两天缓冲,提前买好能用的保险,确认多个入境点和转机方案。 读者最后试了“绕路”,先飞到第三地再回国。整套票价比原计划贵了两倍,他选择分期。上机前他给我发了四个字:终于上了。落地后,他说这次最难的不是钱,而是“看见希望又被撤回”的过程。机场里那种集体焦虑,会把人逼到只剩下选择。 我也看见另一面:有人把旅程过成互助。帮陌生人看行李,分享信息,提醒避坑。比起在键盘上互相指责,这些小动作更像答案。我们都想顺利回家,不该把运气当唯一方案。 出行这件事,没有对错,只有准备够不够。下次看到便宜机票,先问三个问题:如果取消,我能怎么回?如果延误,我能住在哪里?如果全部失败,我能承受多少损失?把这些想清楚,再决定走不走。 你在机场等过通宵吗?你会选择继续等,还是换路回家?说说你的方案,也许能帮到正在焦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