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大妈花139元在网上买了45根雪糕,可下单后,她发现自家冰箱没地方放,

雨筠谈生活 2025-11-27 21:46:58

浙江嘉兴,大妈花139元在网上买了45根雪糕,可下单后,她发现自家冰箱没地方放,于是,又申请了退款。 这件事听起来简单,却没想到引发了一连串麻烦。 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觉得头疼,本来是想图个凉快,结果闹心得不行。 李大妈退休后迷上了直播购物,夏天到了,看到直播间里139元能买45根雪糕,想着天气热了家里需要备点冷饮,又听一起跳广场舞的姐妹们说这家雪糕味道不错,就直接下单了。 付款后她才想起去看看冰箱,打开门才发现里面塞满了孩子们买的各种速冻食品,哪还有地方放这么多雪糕。 发现问题后,李大妈赶紧打开购物软件申请退款。 客服回复说会尽量帮忙处理,但需要等仓库那边确认。 本来以为退款申请提交了就没事,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快递员就把雪糕送到了家门口。 李大妈跟快递员解释已经申请退款了,不能收这个货,可快递员说自己只负责送货,退款的事得找商家。 拒收后李大妈以为事情就结束了,可她等来的不是退款到账通知,而是商家拒绝退款的消息。 商家说冰淇淋属于特殊产品,发货后不支持拒收,现在雪糕在退回途中已经全部融化,只能做报废处理,钱不能退。 李大妈这下急了,自己明明没收到货,怎么钱就不退了呢? 这个事情里商家提到的"特殊商品不支持拒收"条款确实有法律依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鲜活易腐商品确实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李大妈是在商品发货前就申请了退款,而不是收到货后才想退。 而且那个条款在商品详情页里是用小字标注的,老年人很容易看漏。 快递公司在这件事里也有责任。 按照《预包装冷藏冷冻食品物流服务规范》,配送员应该先确认订单状态再送货,遇到拒收情况也要有专门的冷链退货流程。 可实际操作中,这些标准往往执行不到位,导致商品在运输途中损坏。 现在快递公司和商家互相推卸责任,受苦的还是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的报告显示,老年网络购物投诉中"条款误解"占比达37%。 这说明老年人在网络购物时确实存在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的问题。 直播购物的即时性刺激很容易让老年人做出冲动消费决定,而复杂的电子合同条款又让他们难以完全理解其中的风险。 其实不只是李大妈遇到这种问题,2023年上海就有一起类似的冰淇淋网购拒收案。 法院判决商家败诉,理由是商家没有充分履行条款提示义务。 如此看来,商家不能简单地用"特殊商品"作为挡箭牌,还是要把售后政策说清楚,特别是对老年消费者更要耐心解释。 现在很多社区都在老年大学开设了"直播购物防坑课",教老年人怎么识别虚假宣传,怎么看清楚商品条款。 市场监管部门也建立了"老年人消费维权绿色通道",专门帮助老年人解决消费纠纷。 这些措施虽然有帮助,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商家和平台多一份责任心。 李大妈这件事反映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消费纠纷,而是直播购物中格式条款滥用、物流标准执行不力、老年群体保护不足的系统性问题。 商家应该制定更清晰易懂的特殊商品售后政策,平台要完善退款审核与物流协同机制,监管部门则需要细化冷链商品交易规范,加大对"霸王条款"的查处力度。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消费权益保护不应该有"数字鸿沟"。 让老年人也能放心地享受网络购物的便利,需要规则的温度和技术的善意。 希望李大妈的经历能推动相关规则的完善,让更多老年人敢消费、放心消费。

0 阅读:57
雨筠谈生活

雨筠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