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时隔16年,民警再度挖掘女子坟墓,提取残骸完成DNA鉴定,最终锁定死者正是失踪17年的山西乡村女教师路亚丽。随着这一关键证据的出炉,一桩尘封21年的命案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女子婚后惨遭丈夫王鹏家暴、最终被谋害抛尸的悲惨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女子路亚丽曾满心期待地与丈夫王鹏结婚,可婚前那个温文尔雅的丈夫,婚后却越发暴躁易怒。路亚丽一度怀疑,是不是当初自己选错了人。 两人的矛盾从最初的争执,逐渐升级为肢体冲突。王鹏从最开始犯错后求情、求复合、求原谅,慢慢变得肆无忌惮,完全不顾及路亚丽的感受,轻则言语辱骂、推搡,重则直接殴打。 2003年1月3日,两人再次发生激烈矛盾,在房间里大吵起来,随后路亚丽就没了声音。第二天,路亚丽没有按时出现,学校同事发现后,连忙询问她的丈夫王鹏。王鹏却异常淡定地说,路亚丽回娘家了,有急事要处理。 由于当时通讯不便,没有手机,也没有便捷的联系方式,同事和乡亲们无法核实情况,只能暂时作罢。 2003年6月19日,有村民在灌溉井里发现一具尸体。警方到达现场后,通过尸体的身高、衣着、体貌等基础特征,初步判断死者就是路亚丽,随即依法将其丈夫王鹏抓捕归案。 2003年10月,运城市检察院经审查,以故意杀人罪对王鹏提起公诉,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可庭审中,王鹏拒不认罪,还与家属互通消息,让家属帮忙隐瞒真相、作伪证,试图逃避法律制裁。 即便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王鹏仍当庭翻供,否认自己的作案行为,声称此前的供述是遭受刑讯逼供所致。 2004年12月10日,法院审理后认为,该案仅靠尸体基础特征判定死者身份,缺乏科学的法律依据,且关键物证未找到、证据链不完整,最终以“证据不足”判决王鹏无罪。 之后检察院提起抗诉,但被山西省高院驳回,案件就此沉寂,路亚丽的家人始终不服判决,持续申诉,坚持追寻真相。 时隔十六年,2020年,警方重启该案侦破工作,重点弥补当年的证据短板,推进案件侦破进程。侦破期间,警方采取多项关键举措: 一是掘开路亚丽的坟墓,提取其残骸进行DNA鉴定,科学确认当年灌溉井中的尸体就是路亚丽,彻底解决了当年尸源认定无法律依据的问题; 二是重新走访当年的目击者,核实到案发时学校房外有多处血迹,当年的学生曾亲眼看到,这与王鹏最初认罪时供述的作案细节高度吻合,印证了其作案事实; 三是排查出关键书证,找到王鹏姐姐写给相关执法人员的字条,内容提及“不小心用被子捂紧了,给捂死了”,直接佐证王鹏谋害妻子的真相,同时查实王鹏家属当年协助其掩盖罪行、作伪证的事实。 随着各项新证据陆续固定,证据链逐渐完整,2024年5月,警方再次将王鹏抓捕归案,同时将协助其作伪证、妨害司法公正的家属一并逮捕。 2025年7月23日,运城市中院再次开庭审理该案,控方提交DNA鉴定报告、学生证言、王鹏姐姐的字条等新证据,明确指控王鹏谋害妻子。 目前,案件尚未作出最终判决,仍在进一步审理中,警方和法院将继续核查细节,确保案件侦破公正、判决严谨,还路亚丽及其家人一个公道。 一、2004年王鹏因“证据不足”被判无罪,核心法律依据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2004年案件中,尸源无DNA科学确认、关键凶器未找到,证据未达“确实、充分”标准,法院判无罪,是“疑罪从无”原则的直接体现,避免无充分证据下的错判,保障司法公正。 二、DNA鉴定、亲属字条等新证据出现后,案件为何能重启审理?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DNA鉴定锁定尸源、亲属字条佐证作案事实、学生证言补强细节,这些新证据足以推翻原“证据不足”的判决,符合“新证据影响定罪量刑”的再审条件,体现司法纠错的严谨性。 对于此事,大家如何看待? 素材来源于热度新闻,2025年11月26日



123
现在实行火葬,一烧之后一了百了
zzfcxr
为警方点赞,冤魂啊
转角遇见
若是烧了还能提取DNA不
用户11xxx44 回复 11-27 20:55
当年家属不认这个判决,没让烧
澄州传奇
2003年有DNA鉴定技术了吗
用户12xxx75
去世十六年以后提取的DNA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