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94年,褚时健伸手拉了濒临倒闭的延安卷烟厂一把;二十多年后,他出狱种

韫晓生 2025-11-27 12:14:08

[太阳]1994年,褚时健伸手拉了濒临倒闭的延安卷烟厂一把;二十多年后,他出狱种橙滞销,烟厂二话不说买下136吨橙子。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褚时健)   1994年的陕北高原,寒风刮过延安卷烟厂的厂区,把满院的萧瑟吹得无处躲藏。这家扛着两千多号职工生计的工厂,那会儿早已是风雨飘摇。   车间里的机器蒙着厚厚一层灰,像沉睡了许久的巨兽,角落里的次品烟堆得比人还高,工人们三个月没摸着工资,脸上的焦虑都快凝成了霜,连说话都没了力气。   厂长攥着最后一线希望,揣着简单的行囊,千里迢迢往云南玉溪赶,他要找的是那位在烟草行业里如雷贯耳的“亚洲烟王”褚时健。   彼时的褚时健,早已把玉溪烟厂这个地方小厂,盘活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巨头,可面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求助者,他没半点架子,一口就应下了去延安看看的请求。   三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摇摇晃晃,褚时健刚落地延安,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扎进了烟厂车间。他蹲在机器旁眯着眼观察,手指捻起烟丝凑到鼻尖闻,甚至蘸了点放进嘴里尝,非要把生产卡壳、产品卖不动的病根找出来。   摸清症结后,他干脆利落地递上了“救命良方”,把玉溪烟厂的核心配方改良后无偿送过来,让延安烟厂有了拿得出手的好产品。   他还按进货价卖给厂里三台核心设备,补齐了硬件短板;甚至还留下自己最得力的技术骨干,驻厂三个月手把手教工人调工艺、理管理。   这份毫无保留的帮扶像一场及时雨,把濒临干涸的延安卷烟厂从绝境里拉了回来。当年年底,带着褚时健心血的“延安牌”香烟就卖出了8000万条。   工厂不仅给工人们补发了工资,还发了丰厚的年终奖。沉寂的车间重新响起机器轰鸣,职工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延安卷烟厂就这么奇迹般起死回生,后来更成西北烟草行里响当当的。   褚时健当时或许没多想,这一次仗义出手,会在二十多年后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暖意,而这段缘分,会像陈年老酒,越存越香。   2002年,历经人生起落的褚时健保外就医,74岁的他没选择在家安享晚年,反倒拉着妻子去了云南新平嘎洒的哀牢山,包下两千多亩荒山,要从零开始种橙子。   昔日的“烟王”,一下子变成了扎根山间的果农,每天踩着泥路开荒、修路、引水、育苗,一头扎进果园里忙得脚不沾地。   六年的风吹日晒,六年的悉心浇灌,2006年褚橙终于第一次挂满枝头,金黄饱满的果子看着就让人欢喜,可难题也跟着来了——没名气、没渠道,橙子压根卖不出去。   挂满枝头的果实没人问津,褚时健急得睡不着觉。远在陕西的延安卷烟厂,一听说恩人的难处,上下都记着当年的情分,没半点犹豫就主动联系了褚时健。   他们不光没讨价还价,给出的收购价还比市场价高了10%,更没要什么书面合同,凭着一份实打实的信任,直接派货车千里迢迢往哀牢山赶。   当满载136吨褚橙的货车缓缓驶离果园时,褚时健紧绷了许久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这些橙子被烟厂分给全体职工,还送给合作多年的客户,每个橙箱上都贴了张卡片,上面写着“这是我们恩人种的橙子,分享这份甜”。   简简单单一句话,把延安卷烟厂的感恩之情说得明明白白,也让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裹上了甜甜的橙香。这份互相扶持的情谊,没随着时间慢慢变淡,反倒在岁月里沉淀得愈发深厚。   2012年,褚橙的种植规模扩大了,可当年1000多吨橙子又遇上了滞销,果商们还趁机压价,褚时健再次陷入了销售难题。   延安卷烟厂一听到消息,还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再次批量采购褚橙,用实际行动帮恩人渡过难关。   后来,褚橙凭着过硬的品质打开了市场,成了家喻户晓的“励志橙”,就算不用再愁销路,延安卷烟厂也没断了采购的习惯。从2006年到2021年,二十多年里累计买了约两千吨褚橙。   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诺言。2014年,褚时健带着刚摘的新鲜橙子,还有亲笔签名的《褚时健传》,重返阔别多年的延安卷烟厂。   当他看到当年自己帮忙引进的生产设备还在轰隆隆运转,看到烟厂如今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这位历经风雨的老人,眼眶忍不住红了。   烟厂的老职工们围着他,你一言我一语地忆往昔、话今朝,说起当年的困境,聊起如今的感恩,现场的温情,跨越了二十载时光,暖得人心头发热。   2019年,褚时健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传来,延安卷烟厂的全体职工自发选择用最朴素的方式缅怀这位改变了工厂命运的恩人。   烟厂厂长更是千里迢迢赶往云南,为褚时健先生送上花圈,挽联上“褚公厚谊,延烟永记”八个大字,短短八个字,却装下了二十多年的深厚情谊。   哀牢山的橙香,混着延安的烟草香,在二十多年的时光里交织缠绕,酿成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佳话,也给世人留下了最温暖的启示:善意从来不分远近,真挚的情谊总能跨越时空。

0 阅读:62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