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出门,东边太阳刚冒头,墙根下的雄鸡就喔喔叫起来。院子里的冻草化了,牛羊在圈里甩尾巴,明显知道今年收成好。厨房里飘着饭香,屋檐上的麻雀啄着掉下来的谷粒——这就是老家丰收年的早晨,踏实又暖,像极了那首《年登感咏》里描写的场景。 上周回爷爷家,一进门就被粮仓的新麦香扑了满脸。爷爷蹲在粮仓边,用粗糙的手扒拉着麦粒,嘴角的皱纹堆成花:“今年雨水赶得巧,麦子穗子比往年沉一半,这可不是光靠天数,咱村今年上了滴灌设备,旱的时候也没愁过。”我想起诗里说“年登岁岁关天数”,以前觉得是老辈人的迷信,现在才懂,那“天数”里藏着对自然的敬畏,也藏着对丰收的盼头。 中午奶奶端来刚蒸的白面馒头,咬一口能尝到麦香裹着热气。屋檐下的燕子窝添了新泥,几只小燕探出头,奶奶把剩下的馒头屑撒在窗台上,看着麻雀和燕子抢食笑:“它们也知道今年有得吃。”这场景和诗里“鸟立檐头啄食香”一模一样,原来千年前的丰收喜悦,到现在还是一样的暖。 以前总觉得“丰收”是新闻里的数字,直到亲眼见爷爷把粮仓堆得冒尖,村里晒场铺得像金子的麦子,才明白丰收不是抽象的词,是每粒粮食的重量,是农家人脸上的笑。诗里诗人写“春风万里答玄苍”,现在我们答的不只是上天,还有科研人员的种子、技术员的设备、农家人的汗水——这些都是丰收的底气。 你有没有在老家见过丰收的场景?那种踏实的幸福感,是不是比城里的外卖香多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忘了粮食来之不易,其实每一次丰收都是自然和人力的馈赠,该像老辈人一样,珍惜每粒米,敬畏每片土地。 爷爷说今年收成够吃三年,要把多余的麦子捐给五保户。看着他驼着背却精神抖擞的样子,我突然懂了“感我吟情三百章”——丰收带来的不只是物质满足,更是心里的踏实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日子,值得用所有文字去歌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