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关系正面临冷战后最严重的信任危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连续两次拒绝与欧盟外长卡拉斯会面,这个看似简单的外交事件背后,是双方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日益加深的裂痕。 今年二月,卡拉斯专程飞往华盛顿,鲁比奥却在最后一刻以“日程冲突”为由取消会晤。更让欧盟难堪的是,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宣布对欧盟加征25%关税,并公开指责“欧盟成立就是为了搞砸美国”。这场外交羞辱在十一月重演——日内瓦乌克兰和谈期间,鲁比奥再次拒绝与卡拉斯进行双边会谈。 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尤为尖锐。卡拉斯多次批评特朗普的停火计划是“肮脏交易”,特别是其中要求乌克兰割让克里米亚并永久放弃加入北约的条款。而鲁比奥则反唇相讥,指责欧盟意图通过延长战争来消耗俄罗斯,却拿不出任何现实解决方案。更让欧盟感到被边缘化的是,美俄最近绕过欧盟在沙特秘密达成了涉及能源与粮食通道的“四点共识”。 这场外交风波折射出美欧关系的结构性变化。鲁比奥在加勒比海缉毒行动中公然宣称“欧盟无权定义国际法”,还嘲讽欧洲“需要战斧导弹保护时怎么不反对单边主义”。作为回应,欧盟与英国联合暂停了对美情报共享。特朗普政府还以“南非土地政策反美”为由抵制G20外长会议,撕毁对南非6.5亿美元援助,将峰会主题曲解为“政治正确毒药”。 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美国持续施压。鲁比奥要求北约成员国将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3%,并强制采购美制武器,被欧洲批评为变相收取“保护费”。美国还以对乌援助为筹码,迫使欧盟接受“美国优先”的乌克兰矿产开发协议,同时施压挪威削减对欧天然气供应,试图扼住欧洲能源转型的命脉。 面对美国的强势,欧盟陷入两难境地。虽然紧急推出了第16轮对俄制裁,并研究没收冻结俄资产援助乌克兰,但德国坦承,如果欧美互征25%关税,欧盟经济损失将是美国的两倍多。法国外长巴罗与英国试图在G7框架内制衡美国在加勒比的军事行动,却遭鲁比奥怒斥“没资格教美国做事”。 外交上的孤立更加明显。卡拉斯在联合国提出涉俄决议时,罕见地遭遇美俄朝三方联合反对,凸显欧盟影响力衰退。内部团结也面临考验:东欧国家因经济依赖反对对美强硬,而西欧国家主张强势抗衡,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第三方势力正在利用美欧矛盾谋取利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G20会场与欧盟代表爆发“照片门”冲突,俄方借机强化与匈牙利、塞尔维亚的合作,进一步撕裂欧洲。中国则采取更巧妙的策略,通过推动中欧班列南线货运量增长47%来绑定中东欧利益,同时在联合国表态支持欧盟参与乌克兰和谈,为欧洲提供战略回旋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鲁比奥的个人处境。作为特朗普内阁中“最亲欧”的成员,他曾私下游说欧盟接受美俄协议,但其古巴移民的草根背景与特朗普的强势风格存在天然冲突。沙特密谈后,鲁比奥被拍到“情绪低落、回避互动”,幕僚透露他担心过度依附特朗普会损害自己未来的政治生涯。 鲁比奥拒见欧盟外长绝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优先”单边路线的必然产物。美欧矛盾已从利益摩擦升级为战略信任崩塌,欧盟在“反抗伤身、妥协失血”的困局中,正被迫加速防务自主进程。这场盟友关系的剧变,预示着全球权力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一个真正多极化的时代加速到来。冬日生活打卡季 美国务卿鲁比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