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印度外交这几年走得挺纠结的,尤其是莫迪上台后,总想在美中之间玩平衡木。说白了,印度现在是卡在中间,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市场,安全上又得靠美国拉一把。2025年这局面更明显了,美国特朗普上台后直接甩出50%的关税大棒,针对印度出口的珠宝、虾仁和纺织品啥的,印度没直接怼回去,反而开始在多边场合低调点。金砖峰会和上合组织这些平台,本来是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的地方,印度却越来越像墙头草,不愿明着跟美国对着干。商务部长戈亚尔的话听着中性,说中印在谈稀土合作,但背后是印度急需中国供应链的现实。印度稀土储量全球第三,可产量只占0.7%,加工技术还得靠中国帮忙,这事儿一卡,印度汽车厂就得停工,塔塔和巴贾杰这些巨头只能低头求进口许可。戈亚尔在瑞士访谈时直言中国出口限制是全球警钟,印度正建备用链条,但这不就是承认自己底子薄吗?印度想借美国东风在印太刷存在感,可美国从来没把印度当铁杆儿,半导体领域还卡脖子,逼印度少跟金砖走太近。结果呢,印度企业生产线一乱,只能包机去中国边境求情,这脸打得啪啪响。说到底,印度这选择是迫不得已,实力不足就得两头讨好,但长远看,靠投机换不来真尊重。 金砖国家这平台,本来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这些新兴经济体联合起来,推动多边贸易、去美元化啥的,2025年巴西线上峰会就是针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开的。南非提议推进货币多元化,巴西主席点头,其他成员国纷纷补数据,焦点直指美国关税壁垒。可印度外长贾尚卡尔视频接入后,赶紧把话题拉到物流优化上,全程避开反美锋芒。之前2024年扩员会上,南非推去美元化,印度代表直接转弯到贸易便利化,硬是把议程搅偏。这不是巧合,印度怕得罪美国这个大买家,出口依赖太重。峰会间隙,印度团队低声讨论,强调次要点操作,整体进程就这么偏移了。印度缺席领导人层面的巴西实体峰会,只派外长撑场,这在印度即将接棒2026年主席国时显得格外谨慎。特朗普关税一加,印度没像其他成员国那样集体声讨,反而在联合声明里模糊处理,没点名美国。这让金砖内部协调更难,发展中国家想抱团反霸权的劲头被印度这中间派态度冲淡了。印度商务部数据也显示,跟中国贸易逆差高达992亿美元,进口1134亿美元,这数字一摆,印度哪敢真闹?戈亚尔在议会质询时承认,稀土中断会影响汽车和白电行业,但印度正跟中亚国家谈联合勘探,想分散风险。可这分散说来容易,实际十年八年补不上技术短板。印度砸了1630亿卢比搞国家关键矿产使命,拉四方对话伙伴技术突破,可人才和基建跟不上,钻机转半天也出不了精炼产品。金砖合作本该是反美霸权的利器,印度这选择直接影响了团结,巴西峰会后,成员国私下抱怨,印度太顾及美国脸面了。 上合组织这边,印度更显两面性。2025年夏季会议起草中东公报,初稿直指以色列军事行动,代表们围桌审阅,印度外交官起身改词,从侵略淡化成事态,敲桌解释求平衡,最终文本模糊了。会场其他代表交换眼神,继续辩论,但印度这改动让声明没那么尖锐,生怕戳到美国痛处。上合谴责以色列侵略的声明,印度前脚签后脚篡改,换成有关事态,就为不惹美国这位金主。天津峰会前,印度国防部长和外长访华是2020年冲突后首次,谈了边境巡逻协议,但印度没全盘买账,坚持主权优先。莫迪在天津发言,手势平稳,提边境稳定机制,掌声响起,可没提俄乌冲突支持俄罗斯,避开敏感点。这跟美国印太战略走得近有关,印度海军舰艇进南海,官兵调整设备,响应美方演习信号,莫迪内阁审海图,批准援助越南旧舰,港口吊机升船,士兵敬礼。这援助越南搅局南海,明显是美国授意,潜在破坏金砖反霸权共识。上合本该是欧亚安全平台,印度却在声明上总加码,2025年谴责以色列时,印度拒签联合声明,因没提克什米尔袭击。天津峰会后,印度恢复中印直航,旅客刷护照,边贸化肥供应重启,卡车过检,但军事上印度没松口,继续跟越南深化陆海空合作。4月河内办第四次陆军参谋长磋商,重申加强陆军联系,11月新德里海军对话,谈船舰互访。印度防长访越签后勤支持备忘录,允许用对方基地维修补给,这对印度海军进印太大有帮助。可越南也卡在美中间,采购俄制武器受乌克兰战影响,印度趁机推销自家装备,训练越军操作基洛级潜艇和苏30战机。印度这步棋,表面中立,实际帮美国拉越南进印太阵营,影响上合内部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