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南海侦察遇拦截,中方未派歼-20,苏-30MKK出手暗藏深意 美国印太司

榕树下听书 2025-11-25 22:18:25

美军南海侦察遇拦截,中方未派歼-20,苏-30MKK出手暗藏深意 美国印太司令部突然通报了,在南海展开侦察的美军P-8A与RC-135军机,再次遭遇中国战机的近距离拦截查证,且执行拦截任务的并非歼-20。 这回美军印太司令部那边的“恶人先告状”,倒是无意间给我们透了个底:在南海搞事的还是老面孔,P-8A反潜机盯着水下找潜艇,RC-135侦察机竖起天线要在240公里内截获我们的电磁信号和手机通讯,可这一回,中国并没有动用大家心心念念的歼-20,而是派出了苏-30MKK这个“老伙计”上去打招呼,甚至连歼-20的影子都没露。 苏-30MKK看着是登场次数变少的老机型,可在南海维权一线从不含糊,执行拦截任务时全程挂载R77中距空空导弹与R73近距格斗导弹,机身还加装了国产电子战吊舱,应对美军侦察机的挑衅绰绰有余。 这款战机早在2000年就开始交付我国空军,当年刚列装时可是绝对主力,部队里都喊着“想打赢,买30”的口号,后续空军增购加上海军航空兵采购的改进型号,总数达到100架,常年承担远程巡逻、护航等关键任务,不少飞行员都靠它练出了远海飞行的硬本事,有位飞过苏-30MKK十多年的老飞行员,光南海方向的巡逻任务就执行了上百次,对这片海域的气象条件、空域特点摸得一清二楚,这次拦截行动里,正是他和后座战友配合,稳稳压制住美军军机的嚣张气焰。 美军敢频繁派军机闯南海,说白了就是想靠侦察搜集情报,近几年他们在南海的侦察频次越来越高,每年抵近中国大陆及海南岛领空的架次就有约100架,多数距离领海基线不足30海里,今年累计赴南海侦察更是接近600架次,完全没把地区安全稳定放在眼里。 P-8A反潜机专门盯着水下潜艇,一旦发现潜艇潜望镜、通气管痕迹,就会投放声呐浮标进一步探查,这种行为早已触碰国际公约底线;RC-135侦察机的针对性更强,240公里内的电磁信号、手机通讯都想截获,就是为了积累数据,为战时电子干扰做准备,甚至有时还伪装成民航客机执行侦察,给民航飞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这般挑衅操作,换谁都不会坐视不管。 中方派苏-30MKK拦截,不是没能力动用更先进的战机,而是这款老机型的适配性刚好契合任务需求。 苏-30MKK是重型双座远程作战飞机,最大起飞重量38吨,载弹量12吨,航程远还能空中加油,在南海远海空域能长时间留空,双座设计让两名飞行员可轮流操作,避免单飞行员长时间飞行的体力透支,像黄岩岛这类距离大陆超1000公里的海域,苏-30MKK能稳稳守住空域,不用频繁返航补给。 要是派歼-20执行这类常规拦截,反而会浪费宝贵的飞行小时,苏-30MKK退居二线后承担这类任务,效费比远超主力机型,这也是中方根据任务特点做出的合理部署,既展现维权决心,又能合理调配装备资源。 美军所谓的“遭遇拦截”纯属咎由自取,中方对进入管辖海域及周边空域的外军舰机进行跟踪监视、拦截查证,本就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正当行为,换位思考,要是他国军机频繁抵近美国海岸侦察,美军只会做出更激烈的反应。 此前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部署时,就因高强度挑衅行动导致舰载机接连坠毁,可见频繁在南海搞事,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美军总拿“飞越自由”当借口,却刻意回避自身挑衅在先的事实,还倒打一耙渲染“地区不安全”,本质就是想搅乱南海局势,阻碍地区发展。 中方在南海维权始终保持克制但绝不退让,苏-30MKK的出手,既是对美军挑衅的有力回应,也彰显了我国海空力量的常态化管控能力。 从主力机型到承担常规巡逻拦截任务,苏-30MKK的角色转变,背后是我国军工实力的稳步提升,歼-20、歼-16等新一代战机的列装,让我国海空防御体系愈发完善,不用再依赖老旧机型支撑防线。 美军想靠抵近侦察施压,根本改变不了我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坚定立场,反而会让国际社会看清其搅乱地区和平的真实面目。 维护南海和平稳定,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美军频繁派军机挑衅,只会加剧地区摩擦风险。 中方始终坚守主权底线,无论是老机型还是新装备,都会在需要时挺身而出,守护海域空域安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榕树下听书

榕树下听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