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炮兵团长左叶盛怒之下,突然对着特派员开枪,事后被押到延安受审,伟人闻讯给左叶传话“贸然开枪是你不对,但是我知道你的心眼没有歪。” 左叶出生于1912年江西永新一个普通佃农家庭,早年生活条件艰苦,促使他从小接触社会底层现实。1927年他参与秋收起义,加入革命队伍,随部队转战井冈山地区。那时他年纪尚小,却已承担后勤保障任务,同时学习军事知识。1928年部队整编时,他留在后勤部门,负责物资调配和运输工作。期间他组织小型游击队,针对敌方据点开展干扰行动,积累实战经验。1930年长沙战役期间,他担任突击角色,协助部队攻克城池外围防御。长征开始后,他跟随主力部队,穿越复杂地形,完成炮件携带任务。1934年湘江战役中,他反对分散突围建议,坚持率队跟随第九军团行动,确保部分人员安全撤离。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直率的性格特点,在军中以耿直著称,不善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叶调入八路军炮兵团,初始任参谋,后升为参谋长兼代理团长。他负责部队训练和作战协调,在晋察冀根据地参与多次对日作战。1938年9月,他正式代理团长职务,指挥炮兵支援步兵行动。那段时间炮兵团面临频繁调动,以应对日军进攻压力。左叶注重战术灵活性,常根据战场情报调整部署。刘瑞德作为特派员加入炮兵团,直接受上级委派,负责监督纪律执行。刘瑞德背景系长征老兵,但长征途中曾短暂脱离队伍,后归队说明未被深究。炮兵团内部事务中,刘瑞德常介入机密讨论,引发左叶警惕。1939年春季,部队换防成为冲突导火索。左叶下达转移命令,未提前告知刘瑞德,导致后者不满。 刘瑞德获知调动后,认为左叶违反程序,携带武器前往指挥部质问。争执中左叶拔枪射击,子弹擦过刘瑞德耳边,造成轻微擦伤。事件立即上报,炮兵团党委认定左叶严重违纪,决定押解其至延安审查。马车运送途中,左叶保持沉默,部队内部传闻其可能面临严厉处分。抵达延安后,组织要求左叶提交书面报告,他陈述冲突过程,承认开枪不当,但指出刘瑞德行为可疑。审查小组查阅材料,讨论处置方案。高层阅览报告,毛泽东批示认可左叶本性,但指明开枪错误。这批示通过渠道传达,影响审查方向。左叶暂留延安观察,未立即恢复职务。 1941年整风运动期间,组织清查内部问题,刘瑞德身份接受复审。调查显示刘瑞德长征失踪期有国民党联系记录,证实其潜伏特务身份。他传递情报给敌方,危害根据地安全。真相曝光后,刘瑞德自杀,留下承认罪行的笔记。炮兵团获知此事,左叶开枪案随之平反。他恢复原职,返回部队继续抗日工作。这一事件暴露根据地反间谍工作的必要性,推动加强审查机制。左叶重返岗位后,参与冀中军区作战。1942年王庄伏击战中,他指挥部队设伏,歼灭日军骑兵单位。宋庄防御战里,他率小队阻击日伪军团级进攻,坚持阵地不失。这些战斗体现炮兵在平原作战的作用,左叶积累更多指挥经验。 解放战争阶段,左叶调任东北野战军独立二师师长。辽沈战役大虎山战斗,他采用诱敌战术,俘获敌指挥官,摧毁弹药库。上级通报表彰其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左叶转入地方部门,先在农业部任职,负责农垦事务。后来调交通部副部长,监督基础设施项目。工作中他注重实际调研,避免形式主义。一次灾区工作时,他捐献个人旧银元用于赈灾,帮助村民渡过难关。左叶一生未获高级军衔或勋章,保持低调作风。1992年他因病在北京逝世,老战友闻讯表达哀悼。档案保存开枪案文件,附有毛泽东批示,成为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