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那个被米尔斯海默狠狠扯下的遮羞布,其实早在11

温不樊人世间 2025-11-25 18:30:43

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那个被米尔斯海默狠狠扯下的遮羞布,其实早在11月下旬的东京金融市场上,就已经被惊恐的资本撕得粉碎了。 当时的情景很有讽刺意味:高市早苗政府为了给那颗心脏骤停的经济引擎起搏,狠狠按下了21.3兆日元的“电击按钮”,本以为能换来心跳复苏,没成想,直接把病人送进了ICU的深红警报区。 这笔巨款原本被包装得无比华丽,左手给老百姓塞大米券、水电补贴,右手要给半导体和人工智能输血,既有民生又以此标榜未来。 但对于拿着真金白银的国际投资者来说,他们看到的只有恐怖故事:这笔钱根本没有“正经出处”,全靠疯狂增发国债。 要知道,这个国家的债务早就已经是GDP的2.6倍,哪怕按照IMF最保守的算法,加上这次的折腾,债务率往240%冲都不稀奇,这哪是救市,分明就是一个已经借无可借的赌徒,为了翻本又去签了一张更高利息的卖身契。 市场最诚实,它的反应冷酷得令人发指,政策落地的第三天,日元汇率不仅没有稳住,反而像断了线的风筝直接跌破157关口,对欧元更是摔到了历史最低点。 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看着这一幕直摇头,说这简直就是两年前搞垮英国市场的“特拉斯风暴”在日本上演复刻版。 一周之内,东京股市也跟着这股寒气直接蒸发了近20万亿日元,那些本该拿着钱去投资未来的资本,全都被这“借债自救”的昏招吓跑了。 这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要命的是,日本人即使有了钱,似乎也早就失去了那个点石成金的判断力。 看看曾经那些痛彻心扉的误判,你就知道为什么资本不再相信所谓的“产业复兴”。十年前,谁掌握了电池技术谁就掌握了下一个时代。 早在2005年,日本TDK就全资收购了宁德时代的前身,这本是一个能够锁定未来万亿市值的神操作,可到了2015年,TDK的管理层竟然觉得物联网传感器才是真理,转身就把手里这个“未来的全球霸主”给卖了。 这种在关键岔路口“眼瞎”的毛病,直接导致现在全球锂电池的王冠戴在了中国头上,而日本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同样的故事在汽车领域也不断重演,当全世界都在盯着电动化赛道时,日本却在一门心思构筑氢能源的专利壁垒,做着“坐地收租”的美梦。 结果怎么样?中美直接换了赛道,中国硬是把电动车全产业链打通,不仅绕开了日本的专利护城河,还在2023年一把扯下了日本“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的金腰带。 现在,当高市政府喊着要拿钱砸向半导体,扬言2030年前投下10万亿日元时,现实却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些所谓的芯片复兴计划,连最基本的产能都跑不起来。 瑞萨电子的工厂开工率只有三成,三垦电气的量产要推迟两年,就连九州岛这个所谓的“硅岛”,未来十年连个像样的熟练工人都凑不齐,缺口高达上千人。 这时候你再细品米尔斯海默那句让日本破防的话——“日本未来只能做中国产业链前端的原料配件供应商”,这根本不是什么刺耳的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荒诞现实。 曾经在80年代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的日本半导体,如今份额已经惨跌到7.1%,甚至还得高价从澳大利亚买重稀土来维持运转,只为了避开便宜的中国货源,结果搞得自家三菱材料这类企业成本飙升。 更尴尬的是,这种针对中国的设备出口管制,回旋镖最后扎在了自己身上,不仅丢了市场,连自家的生产线都因为缺乏上游支撑而变得步履维艰。 一边是靠着打国债这种“毒点滴”维持的虚假繁荣,一边是连2纳米技术门槛都摸不到、还停留在12纳米甚至更老旧工艺的产业空心化,日本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国工业体系,正在这种进退失据中,一点点沦为它曾经瞧不上的“配件仓库”。 现在这种全方位的产业溃败,甚至不用看那些暴跌的股市数据,光看它20多年来反而缩水的GDP就能明白:机会早就给过了,是它自己把它不仅搞丢了,还把原本领先的家底赔了个精光。

0 阅读:104

猜你喜欢

温不樊人世间

温不樊人世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