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缺钱”传闻满天飞,公司停摆他背锅,真相却是早已脱身 最近网上都在传马未都资金紧张,连公司也维持不下去,这事要从2024年说起,当时观复文化公司裁掉了八十多名员工,差不多把人都清空了,大家看到后就指责他冷酷,说他不给补偿,场面弄得很尴尬,到了2025年11月,又有人说这家公司的客户端因为付不起费用直接关闭了,还有人提到拍卖业务也停了,看起来马未都像是真的破产了。 但马未都本人和这些事情没什么关系,他早在2023年就把公司卖掉了,自己和儿子都不再持有股份,也不参与管理,那家公司后来换了老板,结果经营得不好,欠了很多钱,到2024年7月被列入异常名单,2025年11月连服务器费用都付不起,平台就关闭了,这责任不该由他承担。 还有人提到拍卖那件事,说有人借着马未都的名头去竞拍东西,让人以为他在套现资金,实际上那位买家姓王,拍下的东西加起来不到一千块钱,都是他自己买来玩的,没有故意抬价,也没人在背后指使,这跟公司行为没关系,更扯不上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这种小事被放大来说,纯粹是有些媒体为了博取流量。 马未都的日子过得平稳,北京和上海的观复博物馆照常开放,官网保持更新,社交媒体也很活跃,他的书持续在卖,节目经常露面,直播带货和观复猫周边带来稳定收入,关心他经济状况的人可以从这些方面看出,他的个人品牌一直延续,收入渠道没有中断。 他早年的钱不是凭空得来的,九十年代写电视剧剧本,比如《编辑部的故事》,版权费就够他起步了,后来他出版书籍、上电视节目、做讲座,收入一直很稳定,收藏方面,他手里的东西虽然没有公开估值,但都是博物馆永久保存的藏品,不能随便卖掉,也不是用来还债的,他不是那种靠变卖家产过日子的人。 公众一看到"观复"这两个字,就自然联想到马未都,这个问题存在很久了,实际上很多文化名人都是这样,品牌挂在他们名下,实际运营却由别人负责,马未都选择退出股份反而是明智之举,这样可以避免公司出现问题牵连到自己,媒体报道的标题总喜欢写"创始人无力支付",但文章里明明写着"已经退出",这种误导人的做法实在太常见了。 关于裁员这件事,公司没有提前和员工沟通,确实做得不够地道,但说没给赔偿是不对的,该给的法律补偿都给了,只是大家情绪上来了,觉得裁这么多人肯定没钱赔,其实不一定这样,公司倒闭和老板个人破产是两回事,很多人容易把这两件事搞混。 观复博物馆和观复文化公司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一个侧重公益事业,一个需要赚钱盈利,新股东接手后想通过线上平台实现收入,结果没能坚持下来,这并非马未都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文化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光有优质内容还不够,必须懂得如何销售推广,并且能够承受流量波动和成本压力,这个行业本来就不容易做,不是随便谁都能成功运营。 我倒觉得这事挺有意思,一个人名气大了,别人总爱把跟他有关的事都算到他头上,可现实是他早就抽身离开了,大家骂他缺钱,其实是没搞清楚公司和个人的区别,舆论有时候挺傻的,一看到负面新闻,第一反应就是找名人背锅,其实真要查的话,信息都在那里,只是没人愿意仔细去看。 马未都的生活节奏照旧,讲课、写书、直播一样不落,他没有牵涉任何债务纠纷,也没有被限制高消费,有人说他暴雷,这事得拿出证据才行,现在看来他只是个被误伤的前老板,真正的责任在接手后没把公司经营好的新股东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