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爱沙尼亚外长察赫克纳突然宣布了新表态。他在访华行程结束后对媒体说,要把中爱关系同对俄立场捆在一起,要求中方停止所谓“支持”俄罗斯,路透社和爱沙尼亚国家广播电视台都有报道。几乎同一时间,俄方媒体密集发出强硬声,强调一旦出现冲突,挑衅方要承担后果。 这事其实挺让人摸不着头脑——刚从中国访问回去就说这种话,难道访华期间谈崩了?还是背后有别的压力?仔细想想,爱沙尼亚最近国内的情况有点意思:明年就要大选了,反对党一直在拿对俄强硬说事,察赫克纳这表态,说不定是想讨好国内的强硬派选民。毕竟在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立场一直是敏感话题,稍微软一点就可能被骂“不爱国”。 但这种做法真的聪明吗?我觉得挺傻的。中爱之间本来有不少能合作的地方,比如数字经济,爱沙尼亚的电子政务做得不错,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也很强,要是能一起搞点项目,双方都能赚。结果现在非要把俄罗斯扯进来,等于把合作的门关上了一半。中方肯定不会接受这种条件——凭啥我和你做生意,还要看你对第三国的态度? 更有意思的是俄方的回应。俄媒喊得凶,但实际动作估计不会太出格。波罗的海那边北约的飞机天天在天上转,俄罗斯也不想真的和北约起冲突。但问题是,爱沙尼亚这么一闹,会不会让波罗的海的空域更紧张?比如俄军机会不会更频繁地靠近爱沙尼亚领空?到时候北约再派机伴飞,万一哪个环节出点小差错,搞不好就擦枪走火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有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注意:爱沙尼亚的经济其实挺依赖外部市场的,尤其是欧洲和俄罗斯,但最近和俄罗斯的贸易额降了不少,本来想靠中国补点缺口。现在倒好,把中爱关系和对俄立场绑一起,中国企业谁敢轻易和爱沙尼亚合作?万一哪天爱沙尼亚又变卦了,订单岂不是要黄?爱沙尼亚的中小企业估计要哭了——本来能拿到的中国订单,可能因为外长一句话就没了。 我觉得吧,国与国之间打交道,就得实在点。你想和中国合作,就列个清单,说清楚想做什么项目,规则是什么,别扯那些没用的第三方。把双边关系捆到第三方身上,就像给自己绑了个炸弹,说不定哪天就炸了。爱沙尼亚现在最该做的,就是赶紧把话圆回来,别让一时的政治算计毁了长期的合作机会。不然的话,再过几年回头看,肯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接下来还得盯着点:爱沙尼亚会不会改口?或者北约会不会出来帮腔?毕竟察赫克纳的话可能也代表了北约的一些想法,但中国要是强硬回应,北约敢不敢真的站队?这些都是悬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不务实的做法,最后吃亏的只能是爱沙尼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