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还有个行业也是崩的一塌糊涂,就是古玩行业,主要原因,除了他们玩的花,假货横行,还有个原因跟白酒有点像,小登们不玩了,中产们没闲钱玩了。 说白了,这两年古玩行业崩得那叫一个彻底,简直像是被人从山顶一脚踹进了万丈深渊,以前随便一件 “老物件” 就能炒到天价的日子,早就是过眼云烟了。 前几天跟一个玩了十几年古玩的老大哥聊天,他抬手亮出手腕上的金表,语气里带着点不服气说:“现在的年轻人连劳力士都不追了,还不是因为没钱?” 我当时就摇了摇头,真不是钱的事,你看那些年轻的富二代,手里有钱的不少,但他们宁愿把钱花在潮牌、电竞装备、甚至是小众的手办上,也不愿碰古玩。 在他们眼里,所有古董不都是人造的嘛?要么是以前能用的东西,要么是有点技术含量,再不然就是有点艺术价值,可现在工厂造出来的东西,比老物件强多了。 就拿瓷器来说,为啥老瓷器那么贵?还不是因为古代烧窑控制不了温度,也没法精确把控时间,一窑几百件烧出来,能成精品的也就那么几件。 可现在不一样了,窑温能精确到几度,烧窑时间能精确到几秒,想要什么样的花纹、什么样的器型,电脑设计好直接就能批量生产,精品率高得很,论质量、论美观,现在的瓷器肯定比古代的强。 不光是年轻人不买账,以前撑起古玩市场的中产们,现在也没闲钱玩了,前几年经济好的时候,不少中产觉得玩古玩既能彰显品味,还能保值增值,手里有个十万八万的,都想淘几件 “宝贝” 存着。 可这两年不一样了,房贷、车贷压力大,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处处要花钱,大家手里的闲钱越来越少,首先砍的就是这种非必需品的开支。 以前周末古玩市场里人挤人,现在去看看,摊主比顾客还多,不少摊主守一天都开不了张,有的干脆转行卖小吃、卖日用品去了。 而且古玩行业本身也问题一大堆,“玩的花” 是出了名的,本来古玩鉴定就没个统一标准,全靠专家凭经验看,这就给了不少人钻空子的机会。 有的商家把新做的假货埋在土里 “做旧”,再编个好听的故事,就敢当成明清时期的珍品卖,还有的搞 “拍卖托”,几个人互相抬价,把一件不值钱的东西炒到天价,忽悠外行接手。 之前就有新闻说,有个老板花了两百万买了个 “宋代青花瓷瓶”,结果找专业机构一鉴定,就是个去年刚做的仿品,气得他直接把卖家告上了法庭,可最后钱也没追回来多少。 这种事多了,大家对古玩市场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就算手里有钱,也不敢随便往里投了。 还有些以前靠古玩赚钱的人,现在也开始转行,我认识一个做古玩中介的,以前一年能赚几十万,帮买家找 “宝贝”,帮卖家卖货,抽成都能抽不少。 可这两年他也改行了,开了个直播卖土特产,他说现在古玩中介不好做了,买家不敢买,卖家卖不上价,自己夹在中间两头受气,还不如卖土特产实在,至少都是真东西,顾客买得放心,自己赚得也踏实。 其实不光是古玩,这两年不少传统收藏行业都不好过,像邮票、纪念币这些,以前也是热门,现在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少。 说到底,还是市场需求变了,大家的消费观念也变了,年轻人更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中产更注重资金安全,而古玩行业既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需求,又因为自身问题让中产不敢投入,崩得一塌糊涂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对古玩行业现状的看法,不代表行业整体情况,大家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或者对古玩行业有其他了解,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