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美国法院突然解封了一批与爱泼斯坦往来记录的材料,媒体随即曝出:前财政部长、哈佛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曾与这位已定罪的性犯罪者长期保持联系,内容甚至牵涉私人社交“求助”。具体细节还在持续核实,但舆论已经炸锅。 大家现在最挠头的问题是:萨默斯这种站在金字塔尖的人,要什么没有?16岁上MIT,28岁拿哈佛终身教职,当过财长和校长,人脉资源甩普通人十条街,怎么会把“追女孩”这种私事拿去问爱泼斯坦?难道爱泼斯坦手里攥着什么别人没有的“特殊技能”,或者说,他能帮这些精英摆平那些台面上摆不平的烂摊子?这背后会不会藏着更隐晦的利益交换——比如萨默斯用自己的影响力给爱泼斯坦开路,反过来换对方帮自己处理私人麻烦? 更让人心里发毛的是,这次解封的材料只是冰山一角吗?爱泼斯坦的社交圈里可是挤满了全球的大人物,从王室成员到好莱坞明星,从政客到商界大佬。要是接下来的文件里再曝出几个重量级名字,西方社会对精英阶层的信任恐怕要彻底碎一地。毕竟,连萨默斯这种“简历天花板”都能和性犯罪者勾连,那其他看起来没那么“完美”的人呢? 我觉得这件事戳破了一个假象:我们总以为顶层人物比普通人更理智、更懂风险控制,但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有弱点——虚荣、焦虑、想走捷径。不同的是,他们的弱点一旦被利用,代价是整个社会承担。比如萨默斯要是真的因为私人关系被爱泼斯坦拿捏,那他在财长任上的决策会不会受影响?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无数人的钱包。 再想想,为什么国内对干部的社交圈管得那么严?八项规定、个人事项报告,这些不是没事找事,而是提前把风险堵死。你手里握着公权力,你的朋友是谁、你常去什么地方,都得摆在明面上。这不是侵犯隐私,是对公众负责。反观西方,总喊着“隐私自由”,但对掌握权力的人缺乏有效的监督,结果就是让爱泼斯坦这种人钻了空子,把整个精英圈拖下水。 现在最让人期待又担心的是,后续还会有多少名字被曝光?这些人会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还是像以前一样,用“没有直接证据”搪塞过去?如果最后只是萨默斯一个人背锅,那这种监督机制根本就是摆设。毕竟,爱泼斯坦不是孤军奋战,他的圈子是一张网,网住的可能是整个西方权力体系的阴暗面。 说到底,这件事不是八卦,是给所有人敲了个警钟:不管你站得多高,都别把自己的弱点交给不干净的人。而制度层面,必须把权力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让那些灰色的交往无处藏身。否则,今天是萨默斯,明天可能就是更重要的人物,到时候损失的可就不止是公众的信任了。 (字数: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