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议员说,二战时期,如果不是美国和俄罗斯出兵,中国已经被日本灭族了,整个中国领土都成为日本领土,所以中国应该敬畏日本,胡说八道,这是什么逻辑!你侵略我们的国家,你的阴谋没有得逞,中国即便感谢,也不会感谢你、敬畏你,你们军国主义“算个屁”。 1937年卢会桥事变后,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硬生生阻挡日军三个月,让“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沦为笑谈,台儿庄战场上,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抵挡钢铁洪流,华北平原上,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牵制着日军大量兵力。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印证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论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四万五千万同胞凝聚起的抗争意志,筑就了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钢铁长城。 历史学者统计显示,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中国战场仍牵制着日本海外总兵力的60%以上,约180万日军深陷战争泥潭。 诚然,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和美国的太平洋反攻确实加速了战争进程,但若将这些外部因素视为决定性力量,无疑是片面的,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米德尔布鲁克所分析:“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才是日本最终失败的关键,”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正是这份惨痛的牺牲,消耗了日本绝大部分军事力量,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将中国的存亡简单地归因于美苏介入,既是对历史的误读,也是对中国人民巨大牺牲的漠视。 该议员的言论暴露出的历史观令人震惊,按照这种逻辑,受害者反而要感谢施暴者的“不杀之恩”?这好比强盗闯入民宅,因未能得逞而要求主人感恩戴德。 这种论调并非孤立存在,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到歪曲“慰安妇”历史,从参拜靖国神社到修改教科书,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系统性美化侵略历史。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警示:“谁不反思历史,谁就将重蹈覆辙,”相比之下,日本某些政客显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荒谬言论与日本近年来的军事扩张动向相互呼应,突破和平宪法约束、增加军备开支,这些举动与历史修正主义思潮一起,对地区和平构成潜在威胁。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直面真相,才能开启真正的和解,德国通过深刻反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这为日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日本议员的狂言折射出三个亟待正视的问题: 第一,这是历史认知的严重错位,将未遂的侵略美化成“恩惠”,本质上是殖民思维的延续。 倘若这种逻辑成立,那么所有曾遭受殖民苦难的民族,是否都该对殖民者顶礼膜拜?这种论调完全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第二,此乃对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全然漠视,于民族存亡之际,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令人为之动容,其精神光辉熠熠,不容轻慢。 无论是东北抗联“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坚持,还是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传承,都证明了这个民族不可征服的意志力,将中国的存亡简单归因于外部干预,既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轻视。 最重要的是,这反映出日本社会尚未完成必要的历史反思,正如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掩盖真相的人,终将连自己都欺骗,”日本若不能彻底清算军国主义遗产,就永远无法卸下历史包袱,也难以与亚洲邻国建立持久互信。 今日的中国,既有捍卫历史真相的决心,也有开创美好未来的自信,对于那些歪曲历史的言论,最有力的回应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唯有尊重历史,才能把握现在,唯有铭记教训,才能开创未来,这不仅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后代的责任。

用户10xxx86
中国人民一定要记住,如果还有机会与日本作战,一定要往死里打,不接受投降,不接受战浮
济如
忘掉屈辱最好的办法,是抹去跟屈辱有关的一切痕迹,连秋田这样的词汇都不许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