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南非方面突然宣布了,峰会在首日就通过了领导人联合宣言,美国这次选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2025-11-24 12:47:34

就在刚刚。 南非方面突然宣布了,峰会在首日就通过了领导人联合宣言,美国这次选择缺席。 顺着这个消息往下聊——美国之前放话说自己不来,会议就难达成共识,结果第一天宣言就落地,这等于现场给了一个明牌:球赛照样开打,裁判照样吹哨,不会因为一个队员没来就停赛。这背后的意思很简单:大家更愿意把务实议题抓在手里,而不是被谁的态度牵着走。 接着补个背景。G20这套班子过去美国话语确实重,但从2023年印度峰会开始,大家已经能在俄乌措辞上找到折中,把“领导人宣言”拉出来。更关键的是,非洲联盟在2023年正式成为G20常任成员,这次南部非洲主场,话题自然更向发展、债务重整、基础设施资金倾斜。场地换了、座次变了,游戏规则也就更偏向“多方把事定了再说”。 再对比一下美国的“缺席战术”和现实效果。指望不出席就卡住流程,有点像不参加班会却想把选题砍掉——能不能成,关键看多数人是否愿意推进。如今中国、印度、巴西、印尼这些制造业与人口体量大的国家,把供应链、粮食安全、港口融资这类议题往前顶,叠加中东、非洲的诉求,会议自然更愿意把可落地的条目写进纸面。 按照时间线看,美国这几年多次用“退出/不参加”来表达立场:2017年退出巴黎协定,欧洲和中国新能源照样铺开;TPP退场后,CPTPP仍成立并生效;2020年缩减世卫投入,全球公共卫生机制没停;到2024年尼日尔要求美军撤离,法国更早就被请走——这说明场子不会因为某一方的离席而散。 顺着安全话题往下说。美国不在,少了把议程引向“安全换承诺”的机会,大家就更看重自带方案。红海护航上,美国去年拉了“繁荣守护”,但不少国家选择调整航线、提升自保能力;中国海军在亚丁湾常态化护航已经十多年,商船该走就走,该改就改,靠的是多条船多条路,而不是单一指挥。 再把数字摆出来。美国大约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但G20整体占到八成以上;G7的份额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成多降到现在的三成上下。这意味着,只要G20大多数成员愿意签字,宣言就能出炉,不必等一个国家点头。TPP变CPTPP就是现实例子——主力走了,联赛照样开。 落回非洲和中国的具体合作细节,为什么“务实”能赢?因为这是在给底盘加钢筋。南非的德班、理查兹湾港口多年使用中方设备与工程服务,港口效率提升就是看得见的收益;非洲大陆还有埃塞—吉布提铁路、肯尼亚标轨铁路等一批走廊,把粮食、矿产、部件运得更稳。如果这次宣言把债务协调、基础设施融资写进硬条,非洲国家不仅能少冒险,军警层面的压力也会轻一些——治安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经济问题的外衣。 顺着这个逻辑,核心立场很清楚:谁能把航道、粮袋、工厂和电网稳住,谁的声音就更响。美国错过了现场,就错过了改写文字的机会;多数国家把共识写进纸面,后面预算、项目、通道就会按纸面推进。 一句话收尾:地球离了谁都转,但要看谁在给轮轴上加油。这次的信号不在“谁破防”,在“谁肯出力”。

0 阅读:27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