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据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宣布了对一份美方“28点”和平设想的拒绝。 按外界披露的版本,这份“28点”清单被指涉及割地、撤出部队、缩减兵力、不得加入北约、100天内举行全国选举、重建利益划分、天然气合作、分步解除对俄限制、动用俄被冻结资产用于重建、邀请俄重返八国机制、北极资源开发合作、核电站收益对半、提供安全承诺等。但这些细节尚未得到权威公开确认,信息需要继续核实。 与拒绝同步,乌方据称组建了以军方为主的代表团队,计划在瑞士同美方沟通,尝试提出替代方案。瑞士此前在2024年已承办过乌克兰相关峰会,那次俄方未参与,这次若改为美乌磋商,流程与目标会更偏向技术性谈判。 战线情况摆在桌面上: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方向仍是高强度接触线。乌军近一年重点在加固阵地、扩充无人机和电子战应用,等待F-16逐步到位并完善防空。其中任何“裁军”“降配”的条目,都可能与当下防守需求相冲突,这也是乌方强硬态度的主要原因。 对照俄方的公开口径,长期强调对克里米亚、顿巴斯地位的承认以及乌方军事中立。若把传闻中的“百日选举”等安排放进战时条件,操作性本身就存在难度,这部分很可能成为谈判时优先调整的内容。 再看资产问题。欧方在2024年推进“动用俄被冻结资产利息援乌”,本金处置仍存在法律争议。传闻中的“用俄资产搞北极开发、邀请重回G8”这类设想,没有权威确认,且与现行立场差异很大,短期落地概率有限。 核电站更敏感。乌境内核电由Energoatom运营,扎波罗热核电站实际控制方已变更。任何“收益对半”的安排都会牵涉设施安全、管控权及法律框架,不是一句话能定的,需要国际机构介入监督才具备基础。 把镜头拉回代表团构成。以军方为主,意味着谈的重点很可能是停火线位置、撤出顺序、观察机制、防空与反无人机支撑、弹药与维修保障,以及新到位机型的使用约束。这些都是战场可执行性问题,比利益分配更直接。 美国援乌的节奏在过去一年几度波动,军援包与生产线扩容同步推进。如果把重建与能源合作捆在一张清单里,乌方会担心自主权受限,对比欧洲多国提出的长期安全保障倡议,乌方更看重防空、炮弹与维修能力的持续性。 瑞士一旦进入实质磋商,下一步可能形成一个草案框架。乌方的替代方案,外界推测会围绕停火线确认、撤出时间表、第三方监督、空防补强、资金来源与使用边界、冻结资产的合法路径等要点展开。 这次拒绝,传递的是一个明确态度:不接受割地、不接受削弱防务的条目;谈可以谈,但要围绕现实战况和安全底线。美方若想推动方案落地,需要把军事执行环节摆在前列,把敏感条目拆分重写。 总体看,战事确有向谈判转向的迹象,但节奏取决于前线动向与外部支撑。只要战线还在高强度接触,方案就得更贴近地面情况,而不是停留在纸面设想。 话说到这儿,核心立场很清楚:任何和平安排都应以不削弱乌方安全为前提,步骤要能在战场上执行。能做到这两点,停火才有现实基础。
见风使舵,墙头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乌克兰特使凯洛格话锋逆转,声称:乌克兰驻联合国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