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11月22日(昨晚)报道,中方已经正式通知日方,拒绝出席明年1月召开的中日韩首脑会议。 这对日本外交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日本共同社称,日本作为 2026 年轮值主席国,向中韩两国征询明年 1 月举办日中韩首脑会谈的意向,韩国方面暂未回复,中方却已经明确拒绝出席,中国外交部给出答复是:举办中日韩有关会议的条件暂不具备。 其实,中方的这个决定,实属预料之内。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早就把话挑明了,日本领导人公然发表极其错误的涉台言论,既伤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又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把中日韩三方合作的基础都给搅黄了。 台湾问题对中国来说,是底线中的底线,日本偏要往这雷区上踩,被拒绝参会纯属自找。 钓鱼岛这边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日本的所作所为早就没了合作该有的诚意。 2024年一年里,日本海上保安厅自己都数着,有355天在钓鱼岛周边看见中国海警船的影子,几乎把一整年都“刷满勤”了。 这可不是中国没事找事,要知道2012年日本搞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先打破了双方“搁置争议”的默契,中方才用常态化巡航的方式守住主权。 现在日本倒好,一边天天喊着“中国海警船入侵”,一边自己的船只却总在周边海域试探,甚至偷偷摸摸搞些小动作。 就像邻居总惦记你家院子里的菜地,今天扔块石头,明天拔棵菜,转头还喊着要跟你商量“邻里和谐”,换谁都得怼回去。 这种情况下,中日韩首脑会议要谈的是区域合作,日本连最基本的邻里尊重都做不到,合作的氛围从哪儿来? 经济上日本更是玩起了“卡脖子”的套路,把合作的路越走越窄。 从2023年3月开始,日本就打着“维护供应链安全”的幌子,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加强出口审查,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针对的就是中国芯片产业。 到了2025年,这种管制更是层层加码,一会儿修改外汇法把半导体相关物项加进管制清单,一会儿又搞“最终用户清单”给中国企业设卡。 要知道中国市场占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的四成左右,东京电子、尼康这些大厂一开始就反对,因为他们清楚,这么做只会丢订单。 果不其然,2023年东京电子的亚洲市场收入就开始下滑,尼康的光刻部门订单也频频延迟,而中国这边却靠着自主研发逆势突围,上海微电子2025年都拿出了EUV光刻机的参数图,28nm浸没式DUV光刻机也进入了验证阶段。 日本想靠技术封锁拿捏中国,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种情况下还想让中方坐下来谈合作,未免太天真了。 更让人没安全感的是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完全违背了区域和平合作的初衷。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2025年10月发表施政方针时,高调宣布要把防卫费提到GDP的2%,还计划提前修订防卫预算中期计划。 要知道2023到2027年度的防卫费总额已经涨到了43万亿日元,是以往的1.5倍以上,2025年度的预算加上补充经费都快摸到10万亿日元了。 这些钱可不是用来搞防御的,而是要砸在导弹研发、装备升级上,甚至有消息说美国还想让日本把防卫费提到GDP的3.5%。 一个本该在东亚和平中扮演建设性角色的国家,却一门心思往军事扩张的路上跑,就像身边的邻居突然开始买大量武器,还天天在院子里演练,你怎么可能放心跟他讨论“社区安全”?中日韩合作的核心是促进区域稳定发展,日本却在军事上越走越远,这本身就和会议的初衷背道而驰。 再看看韩国的态度,虽然只是“暂未回复”,但这背后也藏着对日本的不满。 毕竟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打压,韩国也深有体会。 三国合作就像三角凳,得三条腿都稳才行,现在日本这条腿不仅不稳,还总往另外两条腿上踢,这凳子自然没法坐。 日本作为2026年轮值主席国,不想着怎么修复和中韩的关系,反而在敏感问题上不断挑衅,说白了就是没搞清楚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 其实中方从来都不是不想合作,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谈了这么多年,中方一直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因为我们清楚三方合作对谁都有好处。 但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得是双向的奔赴。 日本要是真把中日韩合作当回事,就该好好想想,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到底符不符合合作的条件——别再在台湾问题上踩红线,别再在钓鱼岛周边搞小动作,别再用技术管制搞贸易保护,更别把钱都砸在军事扩张上。 现在中方的拒绝,更像是给日本提个醒:合作的门一直开着,但前提是你得拿出诚意,把砸坏的基础先修好了再说。 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下次再提开会,结果还是一样。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人会一直陪着你演戏,合作的条件够不够,不是靠嘴说的,是靠实际行动做出来的。
